受疫情影響,當前眾行業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縮減產能的情況,唯獨白酒行業獨樹一幟,擴產潮如火如荼,成為了眾多產業中一道亮眼的發展風景線。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表示:“現在白酒企業呈現出兩極分化,最有條件做到這些,也想做到這些的,正是行業領軍的那些名優白酒企業。”可以說,當前的擴產擴能正是名優企業去釋放自己資本、技術、品牌能量的表現。
回顧產業發展趨勢,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品質和精神滿足有了更高的要求,白酒行業也順勢進入了“不缺酒、缺好酒”的品質時代,產業發展更是向優勢產能、優勢產區、優勢品牌集中靠攏。擴產擴能潮的到來,或將為正處于長繁榮周期的白酒產業,開啟一輪嶄新的高質量發展。
01、政策東風起,核心產量增速猛
從近年來的白酒產業統計數據中,我們看到,即使全國白酒產量從2016年到2021年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甚至從巔峰1358萬千升至715萬千升降了約47%,但像濃香川酒、醬香黔酒等核心優勢產區的產量方面均仍保持不小的增長。例如四川省2021年規上白酒企業產量364.1萬千升,同比增加3.7%;貴州2021年全省白酒產量34.81萬千升,比上年增長30.5%。而反觀出現產量下降的地區,基本都集中在河北、江西、福建、廣東等非主流白酒核心產區。
政策上的助力是擴產擴能潮流來得如此猛烈的直接原因。先是,國家發改委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規定,2020年1月起,白酒產業將不再成為國家限制類產業,白酒產能的優化調整將由市場調解和決定。這則規定的引導作用因此迅速在白酒行業內得到了顯現,先前,能釀好酒的名優酒企,其資本、技術、品牌能量未能充分釋放,政策的變化,恰恰為這些企業解開了束縛。而后,隨著新國標相繼于2022年4月和6月的實施,低品質白酒將進一步被市場所淘汰,優質白酒將繼續成為市場的不二之選,在這擠壓式增長的時期中,擁有了產能,意味著將擁有市場,這更為各頭部企業的擴產擴能快馬加鞭。在瞬息萬變的白酒市場,政策就是最關鍵的東風,聽風語,隨風動,無疑是保持發展勢頭最有效的策略。
02、逐鹿正當時,優質產能后勁足
那么,面對如此的發展機遇,作為優勢品牌、優勢產能的頭部企業,定不能錯過,紛紛以身示范下場,引領產業擴產風潮。今年1月,白酒行業兩大頭部企業紛紛宣布了擴產計劃。貴州茅臺將投資41.1億元實施“十四五”醬香酒習水同民壩一期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可形成系列酒制酒產能約1.2萬噸、制曲產能約2.94萬噸、貯酒能力約3.6萬噸;五糧液項目總投資估算為27.5億元,對制曲車間進行擴能改造,“十四五”期間,五糧液將新增12萬噸原酒,白酒總產能力爭達到22萬噸,原酒儲存能力將達100萬噸。跟隨行業頭部的步伐,其余位于四大核心產區的位于四大核心產區的山西汾酒、古井貢酒、今世緣等白酒企業,都相繼提出了擴產計劃。
可以說,目前行業的分化趨勢和產能過剩的問題是辯證而統一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頭部酒企、產區代表、品類代表等相關酒企的擴產,是為了進一步做強自己的高端產品,現在高端產品朝著年份酒、老酒等概念去發展,更需要充足的優質基酒作為儲備。企業必須要擴大產能,為未來的高端化競爭,做品質概念的儲備及相關準備工作。
當然,并不只是擴產擴能就能釀造出更好的酒。釀酒行業要釀造高品質的白酒,一定是“用心不計代價、用工不計成本、用時不計歲月”的去生產、去培育微生物環境。所以釀好酒的投入周期很長,它是一件既要資本投入、又要高超技術工藝、同時還要有情懷的事情。能做到這些,才能釀出好酒。在政策和擴產的雙重加成之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未來的白酒市場,必將是優質產能、優勢產區、優勢品牌之間的競爭與較量!(原標題:虎景觀察|品質還是產能?開啟新周期的“秘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