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貴州茅臺集團第四屆第五次職工代表大會在茅臺舉辦。貴州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在會議中對茅臺2014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報告,同時提出2015年工作總體要求。
袁仁國在會議上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特殊新時期,我國白酒行業也顯示出“低速增長”、“回歸大眾”、“開啟智能營銷”和“經濟發展動力和政策變化”等四大新常態。面對這四大新常態,茅臺具有較快的反應能力,緊跟行業腳步,直面市場勇于及時轉型創新,實現升級發展,成功用經濟數據來證明其已率先走出行業低谷期。
應對行業低速增長期 茅臺先天優勢凸顯
據茅臺集團公布數據顯示,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7%;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85%;上繳稅金同比增長12.49%。截至2015年1月30日,茅臺酒銷量同比增長22%,銷售收入增長12.2%;茅臺系列酒銷量增長137.6%,銷售收入增長92.1%。
從茅臺業績可以看到,作為白酒行業的領軍品牌,茅臺已經率先走出行業低谷。事實上,為準確把握住行業發展新常態,茅臺在轉型創新發展的道路上一直創新不斷。
盡管白酒行業面臨理性回歸和調整,尤其高端白酒面臨嚴峻的考驗,但不可否認,茅臺在整個白酒行業的地位和品牌具有明顯的先天優勢。一方面,因為茅臺酒的產量有限,因此在這一特殊時期,長期積累的供求矛盾得以釋放;另一方面,茅臺的消費群體基數巨大,部分消費的退潮并不會形成缺口,接棒的消費者會馬上就位。茅臺價格回歸理性以后,其份額在快速提升。過去兩年,茅臺在所有白酒上市公司中的收入份額從25%提升到35%,是份額唯一大幅提升的品牌,茅臺的核心驅動就在于價格回歸理性后,其相對性價比得以提升。
茅臺繼續控量保價 系列酒全面占領市場
從目前白酒形勢看,量價雙雙下移,使得消費也日趨理性。面對收縮的市場,茅臺將采取控量方式維持現有價格體系,保證其品牌形象與渠道商的利益,同時大力發展系列酒,打親民牌搶占市場。茅臺表示,2015年不會降低出廠價,將穩定茅臺價格體系,做好區域管理,加快醬酒營銷公司的發展。
在剛結束的糖酒會上,茅臺對外公布了旗下賴茅、華茅、王茅和貴州大曲正式上市的消息,加之此前已經在運作的漢醬、仁酒、王子酒和迎賓酒四款單品,茅臺一曲、三茅、四醬的系列酒產品結構已經組建完成。其中由華茅、王茅、賴茅組成的“三茅”則成為茅臺抄底中高端市場的重要品牌陣列。從目前茅臺即將推出的系列產品來看,“三茅”延續了茅臺的醬酒戰略,主要瞄準中高端市場,是承接茅臺之下價位空間的醬香型品牌。按照茅臺醬香酒營銷公司的計劃,近2-3年將逐漸吸納全國有實力的平臺商、終端商入股,成立經銷商聯盟體,開拓全國市場。
雖然系列酒約僅占茅臺收入的5%,但培育醬香口味消費群對于茅臺酒長期的放量有戰略意義。系列酒改革的效果并未被市場充分預期,或將帶來驚喜。
茅臺打造電商 全面開啟智能營銷
抓住行業新常態,茅臺就得適應當下的大數據環境,實現營銷模式的大轉變。在電商方面,茅臺集團尤為重視,2014年茅臺集團公司出資成立了集團的電子商務公司,試圖充分利用現有的營銷網絡,形成線上線下的互動,加快對市場的供應和保障。同時,2014年茅臺新增343家經銷商(專賣店),目前擁有3000多家經銷商(專賣店),團購客戶100多家,包括每個省市以及一些經濟發達的縣城,這為其電商提供了龐大的“地網”資源,成為茅臺開啟智能營銷的優厚條件。消費釋放潛力,出口不斷給力,商務消費、大眾消費、家庭消費、休閑消費、旅游消費、出口消費明顯增強。
率先走出調整期 2015年茅臺有望實現銷售目標
截至3月5日,茅臺酒銷售已經突破4000千升,同比增長39%;銷售收入達到92.94億元,同比增長32.5%。30%以上的增幅遠超各方的預期,這令各大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都震驚不已。
茅臺作為中國白酒第一品牌,通過過去幾十年累積了巨大品牌力和廣泛影響力,盡管身為白酒陣營的一員,受制于酒業整體發展大勢的影響,不能超脫于整個酒業調整的產業周期,但茅臺也絕不是白酒陣營中普通的一員。茅臺積極調整節奏,使其可以快速超越酒業發展的通常規律,較快走出調整周期,引領整個酒業的發展。因此,茅臺有實力也有信心完成2015年的既定目標。
新常態下,不僅是白酒標桿的貴州茅臺,所有的白酒企業都需要抓住有利因素和機遇,不斷發現問題與不足,勇敢面對發展中的困難和挑戰,不斷探索新的模式,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才能催生白酒市場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