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煙臺葡萄酒行業工作會議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14年煙臺全市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實現產量32.75萬千升、主營業務收入213億元、利潤27.82億元,分別占全國總量的28.2%、50.65%、63.4%。數據顯示,煙臺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基地。
據悉,這些年煙臺在發展葡萄酒工業化生產與酒莊建設方面,做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國內企業和個人海外收購酒莊不斷掀起熱潮,外國知名品牌的入駐使得蓬萊產區受到關注,法國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集團、蘇各蘭酒莊入駐蓬萊。
相關資料顯示,2014年煙臺新增釀酒葡萄基地3萬畝,全市建成和在建酒莊達到59個,其中,蓬萊、萊山瀑拉谷、棲霞桃村等地均形成初具規模的葡萄酒莊群。其中蓬萊作為煙臺重要的葡萄酒產區,地處膠東半島,擁有良好的風土與旅游資源。日前,其大力開展酒莊建設,將酒莊體驗與葡萄酒營銷相結合。
對于當初為何選擇蓬萊作為酒莊基地,拉菲酒莊技術總監埃里克·科勒表示,“一方面看中了蓬萊良好的氣候和土壤條件,更重要的是它優越的發展環境”。
除了先天的氣候優勢,煙臺也擁有國內一線葡萄酒企業。1892年,南洋愛國華僑張弼士在煙臺投資創辦張裕葡萄釀酒公司,這是國內葡萄酒工業化釀造史的開端。
據了解,總投資60億元的張裕國際葡萄酒城一期生產線有望在今年內投產。張裕國際葡萄酒城建設項目包括葡萄酒生產中心、葡萄與葡萄酒研究院、丁洛特葡萄酒酒莊、可雅白蘭地酒莊、先鋒國際葡萄酒交易中心、海納葡萄酒小鎮、葡萄種植示范園7個主題功能區,明年將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其中葡萄酒生產中心的設計年生產能力為葡萄酒25萬噸、白蘭地15萬噸。
業內專家認為,葡萄酒作為舶來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即使在國內發展,也要遵循這個規律。以煙臺老牌葡萄酒品牌張裕為例,煙臺作為百年葡萄酒企業,其企業文化以及葡萄種植與葡萄酒釀造,已經具備了相當深厚的內涵與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