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整個三月,有關醬酒的新聞多次“霸屏”,漲價、停貨、招工、打假······
一系列新聞猶如“連續劇”般,也將熱鬧延續到了第104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上。據不完全統計,本屆全國春季糖酒會期間,有關醬酒的論壇多達幾十場。醬酒熱的背后,催生了整個酒業都在加碼“風口”掘金。而想借東風的,除了酒業本身,還有喜歡逐利的業外資本。
業外資本接連入局“醬酒”
3月22日,據媒體報道,修正藥業旗下修正酒業正在與茅臺鎮酒企洽談,有意收購醬酒企業,并先后考察了華商酒業、神龍酒業、宋代官窖等。
據知情人士透露,收購的相關細節已在磋商,議價的重點在于老酒的估值和未來上市的股權分配等方面。但修正藥業進軍酒業決心已定,將很快啟動全國范圍的酒業人才儲備和招募。
事實上,這不是修正藥業第一次“喝酒”。
早在2002年,修正藥業便開始立項開發保健酒,直到2010年才開始著手打造,可惜的是,當時并未形成規模效應。6年后,修正藥業決定二度進軍保健酒業,但營銷渠道的不完善阻礙了其發展規劃。
有意思的是,兩次“試水”效果欠佳,并未讓修正藥業停下加碼酒業的步伐,反而愈發地“變本加厲”。2017年,修正藥業在與茅臺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后,又和五糧液在2018年達成合作。緊接著2019年,旗下發展4年的酒類板塊正式升級成為酒類公司——修正酒業。
直到最近,“生喝”保健酒多年的修正藥業決定開始轉投醬酒行業,也讓不少業內人士紛紛感嘆“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畢竟,動心者大把,行動者有之,成功者不多。
2020年10月,“一身紅”的巨人集團董事長史玉柱出現在茅臺鎮上的貴州省仁懷市黃金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據悉,這家企業由巨人集團旗下黃金搭檔生物科技公司全資控股的“上海金開酒業有限公司”與“貴州省仁懷市天邦偉業釀酒有限公司”為股東共同投資,于2020年年初剛剛成立。
作為股東,這也是史玉柱第一次實地考察。參觀期間,他多次肯定黃金醬酒的發展路子并提出“向茅臺靠攏”:“只要做到盲品和茅臺的差別不大,是優質醬香那個味兒,那我們就可以大規模投資。”
“完成好今年的業績,后期還會有大動作。”在史玉柱看來,投資醬酒不僅是大勢所趨,更是資本的天性使然。
“業外資本介入白酒業的情況會越來越多,因為資本是逐利的,而醬酒是下一輪重要的財富機會所在。”貴州醇酒業、枝江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朱偉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至于業外資本能夠持續多久,理論上來說會一直持續到醬酒市場格局相對穩定的階段,所以還會有相當長的時間,至少5年!
對此,酒業分析師蔡學飛也表示,這輪業外資本進入醬酒看重的是中國酒類板塊資本比較活躍,而醬酒的品類附加值比較高,進入門檻比較低。
回看過去的十年,進入醬酒的“外來者”大多高調且資本雄厚:娃哈哈“豪投”150億與茅臺鎮金醬酒業合作,成立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領醬國酒業有限公司;聯想控股公司以1.3億元獲得湖南武陵酒業39%的所有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海航集團斥資7.8億拿下懷酒60%股權;海銀集團曾提出擬用5年時間在遵義投資500億,相繼收購了貴州仁懷市義酒坊酒業以及貴州高醬酒業······加上金東集團、天士力控股集團以及湖北宜化集團等,林林總總,約以超過千億資本涌入“醬酒”市場。
“資本酒”越來越會玩
但誰能淘到金,可不是資本說了算的。
金東集團董事長吳向東曾表示,貴州的多種香型酒類唯醬酒一枝獨秀,各大酒廠不斷新增醬酒產能,代理商更是希望代理一款醬香酒產品。
“但在消費端,似乎只有以茅臺酒為代表的超高端產品熱。并且從市場層面來看,除了貴州省醬酒消費市場能占據90%以外,無論是在河南還是在山東,這些白酒消費大省的醬酒消費市場依然小眾。”吳向東表示,這樣的消費現狀顯然與資本對醬酒的熱捧無法對應。
對此,朱偉分析指出,短期的確是風口普惠機會,但從十年二十年來看,未來關鍵是哪家有足夠的人才團隊和經營能力。
“團隊比資本更重要,否則只是湊熱鬧。”朱偉如是說。
的確,總結跨界玩酒資本失敗的案例,大多都是不具備行業人才、網絡和渠道積淀的。因此,發展到如今,醬酒行業里的“外來戶”,也只有天士力控股的國臺、宜化收購的金沙以及金東旗下的珍酒等歷經沉浮,成為醬酒二三線陣營的“頭部”品牌。
時下,反倒是擁有渠道的經銷商們開始漸露頭角。
從今年的全國春季糖酒會上,我們也可以窺見一斑。比如,做葡萄酒的寶醞名酒,在與國臺、金沙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后,召開仁懷醬香酒·寶醞酒品牌發布會。
“白酒行業整體產能下降,醬酒產能連續增長,銷售收入及銷售利潤連續上升。經歷了大浪淘沙和優勝劣汰,醬酒市場已經逐步從百花齊放邁入品牌競爭階段。”寶醞名酒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李士祎表示,高品質的好酒,稀缺是品牌力的支撐點。
在北京正一堂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邵伶俐看來,目前市場上醬酒的品牌比較少,名酒也比較少,相應地也為業外資本留下了廣闊的舞臺和空間,有新的機會去塑造一個新的品牌、新的品類,甚至新的商業模式。
“我覺得可以概括成3個3的9年發展規劃,3年出酒,3年做市場,再有3年形成品牌化。”邵伶俐表示,一個產業周期沒那么快更迭,市場培育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醬酒行業不能說理性就能理性,說穩定就能穩定的,畢竟,積累、爆發、認可都需要時間的沉淀。
“只是相對頭部企業來說,經過這幾年的產能擴張,未來會有更多的酒去做市場。市場需求量,或者更高價位的擴容仍然需要培育。綜合來看,龐大的次高端市場在崛起,加上人際消費的擴張,醬酒仍然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邵伶俐補充道,未來,業外入局醬酒的信心不會被動搖,因為資本越來越會“做”酒。
由此來看,業外資本入局醬酒的路徑也較為清晰,通過并購、入股或者自建酒廠,投資品質、產能、新模式或者新品牌,并在市場化的過程中,牢牢把握“品牌+渠道+消費者”的內核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