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WBO得到消息,順豐優選在成都市的多家門店開始清倉甩賣,有的門店清倉之后已經關閉。
順豐優選為順豐集團旗下的O2O零售連鎖,在成都共有20家門店。在清倉甩賣中,不少葡萄酒與烈酒都以低于市場價甚至低于批發價的折扣甩賣,促使一些當地酒商都前去掃貨。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成都順豐優選清倉甩賣,或為閉店做準備
WBO最早是從渡美堂葡萄酒培訓機構創始人陳勛口中得知此事。陳勛告訴WBO:“昨日去順豐優選掃貨,一共逛了6-7家,每一家都在清倉甩貨,很多貨架都空了。有的門店甚至已經閉店,并貼上了店鋪轉讓的告示。聽店員講成都的20家門店短期內將全部關門,原因是公司戰略調整。”
陳勛指出:“順豐優選主要售賣的商品為葡萄酒、食材與飲料,葡萄酒SKU很多,出乎我的意料。除了紅魔鬼、傳奇、小紅帽等流通貨,還有一些波爾多酒。這些酒目前都以滿200減100的優惠在甩賣,我去的時候發現很多人都在買。”
“昨天我收了很多洋酒,價格特別有優勢。有的比采購價還便宜。一款馬爹利的洋酒在京東的價格是1200多元,順豐優選的價格為600多元,印象中這款酒的拿貨價都要1000元左右。”他說。
成都酒度樂品創始人林建明也加入了掃貨的陣營。林建明表示早在糖酒會最后一天——3月23日就得到了消息,但由于那幾日太忙,昨日才去掃貨。
“之前聽說奔富(Penfolds)的Bin 407才300多元,結果當天就被掃空了。但目前洋酒的價格很不錯。除此外,我還購買了一些食材,牛排、海鮮平時100多元,如今才幾十塊錢。”他說。
順豐的零售之路并不順暢
在得知成都的順豐優選大規模清倉后,記者也來到一家順豐優選,記者發現這家順豐優選的門店很暗淡,絲毫不像7-11、羅森這類專業便利店那樣明亮。走進去發現貨架已空空如也,地板上凌亂地擺放著一箱箱飲料,許多都為不知名進口品牌。至于葡萄酒,店員稱昨天被一位男士一次性盤走。
順豐優選由主營物流的順豐集團投資,成立于2012年,此前僅做線上零售,隨著O2O的風靡,順豐在2014年開設線下實體店。但消息顯示,順豐優選無論的線下之路并不順利,門店經歷了順豐嘿客、順豐家、順豐優選三次易名。有報道稱:數據顯示,順豐商業板塊在2013-2015年虧損總額超過16億元,順豐優選6年換了7個CEO。
擁有豐富開店經驗的林建明指出:開設小型門店,其均攤的成本比大型門店更高。如今阿里、騰訊都在布局線下零售,但均是大型超市,在一個社區開一家便能吸引眼球。順豐優選要做到同樣的影響力,需要在一個社區開設很多家才行。要去與阿里、騰訊競爭,它所付出的成本更高。
陳勛則指出:通過昨日的掃貨,我感覺他們的價格偏高,最便宜的飲料都要5-6塊錢,一個老百姓買一瓶農夫山泉才1.5-2元,我感覺他們定位有問題。而且順豐是一家做快遞的公司,跟線下零售是兩碼事,一個企業的DNA要改變是很難的。
業外資本跨界進入酒類零售行業并非易事
曾從事葡萄酒新零售的營銷人郭福生指出:許多業外資本看見酒行業利潤率較高,卻并不了解其中的艱辛。貿然闖入,極易走彎路、交學費。
“我所接觸的業外資本進入葡萄酒行業,發現其最大問題是沒搞清楚究竟要服務什么人群?很多公司追求大而全,什么酒都賣。這很容易造成定位不清的問題。其次,許多資本沒有長遠心態,總考慮短期的投資回報率要。當他們一比較,發現把相同資金投到自己既有的行業會有更高回報率,就會沒有耐心堅持下去。”郭福生說。
擁有多年酒類線下零售經驗的酒老板連鎖創始人馬國民則指出:順豐跨界賣酒肯定做不過酒老板,因為在顧客認知中,這是一家做快遞的公司。相反,酒老板去做快遞,也肯定做不過順豐。
馬國民指出:很多優秀的企業做主業出名了,就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一個概念——聽到這個名字就想到你是做什么的。如果跨界到關聯性少的行業,對顧客的引流與信任程度會大大減少。這就好比許多煙酒行也賣飲料,但人們購買飲料還是更愛去7-11、全家,哪怕后者的價格有可能更高。正因為如此,好多企業要去拓展業務,更傾向于去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