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報季持續,國內啤酒上市公司陸續交出2017年成績單,南都記者日前了解到,包括青島啤酒、珠江啤酒以及華潤啤酒近期均披露2017年年報,而且在營收等方面呈現增長態勢。
在啤酒市場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南都記者發現,部分啤酒上市公司在去年已逐步加大研發方面的費用,業內人士看來,增加研發對市場而言是“好事”,但至于研發后新品產出效果如何,目前仍難以預判。.
多家公司去年業績“向好”
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啤酒產量同比下降0.7%,呈現持續下滑的態勢,但與之相對的,國內啤酒上市公司尤其是青島、華潤、珠啤等巨頭方面,銷量、營收和利潤出現“豐收”的態勢。
對于年報中相關業績解釋,南都記者分別向青島啤酒和珠江啤酒方面致電采訪,對方均表示以年報中數據為準。
業界看來,啤酒上市公司業績向好,反映出目前整個啤酒行業從過去“上量”趨向“追求更高利潤”,尤其在今年包括多家國內外啤酒巨頭宣布提價后,行業“趨利”現象日益明顯。
中泰證券研報分析認為,2011年至2017年是國內啤酒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時間段,“對后市影響深遠”,目前競爭格局逐步明朗,相關企業再打價格戰效用不明顯,行業量增長比較困難,價格增長空間較大,另外,在消費升級的年代,低價產品可能會被消費者拋棄,新一輪的成長周期已經開啟。
研發費用逐步增加
據南都記者了解,目前包括青島啤酒、華潤雪花及百威英博等暢銷的啤酒風格主要為美式淡色拉格,“風格單一”是目前產品在市場上的主要反饋之一。
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啤酒分會會長周茂輝此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啤酒消費市場而言,目前產品結構調整以及精釀啤酒的崛起是主要表現,尤其是市場上中高毛利產品結構增加以及精釀啤酒消費的崛起,啤酒消費逐步從過去“單一化”轉入“品類多元化”。
若產品品類要實現多元化應對市場競爭,研發方面則需要一定投入,不過部分上市公司年報中也體現出研發投入呈“逐步攀升”的態勢,而就投入金額方面也不一。
南都記者從青島啤酒年報中發現,該公司去年在產品研發方面投入約合1868.9萬元,雖然研發投入總額只占營收比例0 .07%,但相較2016年提高了27.89%。青島啤酒方面表示,在投入研發后已開拓出5款新型中高端產品,并且部分中高端產品實現銷量162 .5萬千升,“公司正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
珠江啤酒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不可小覷”,去年該公司在研發上投入約合1.32億元,占營收比例3.51%,較2016年增加2.43%,珠江啤酒方面相關負責人向南都記者表示,去年報告期內珠江啤酒專利總數達106件,研發的高端產品也達13種。
在研發投入占比數據中,雖然上述多家公司的在研發投入金額龐大,但在營收占比上并不高,那么對于啤酒企業而言,研發占比多少才是合理范圍?對此,啤酒行業營銷專家方剛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研發金額占營收多少才合理”目前并無相關統一的說法,但啤酒在技術含量方面,對比其他高科技產業并無太高門檻,因此研發占比不高也是正常現象,“而且目前每個啤酒企業的研發部門大多是歸屬于綜合部門,因此在研發經費方面實際投入數額仍有待考量”。
“總體而言,啤酒企業每年逐步增加研發費用,對市場而言是一個較好現象,但是產出產品是否在市場上有較好前景,這是一個未知數。”國內某區域性啤酒生產負責人向南都記者坦言,由于啤酒新研發產品從原材料配比、發酵等需要一定時間周期,且有相當原料采購成本,因此試驗成品誕生至少需要3個月左右時間,“而且新成品還需要市場銷售部門的意見評估才能上線”。
業界看來,啤酒企業加大研發成本后,未來在市場競爭中有可能會增加品類齊全的優勢。但對于加大研發后對具體企業業績如何,方剛表示“目前暫未能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