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壓式增長之下,白酒行業寡頭格局正日益清晰。
3月27日晚,白酒雙雄之一的五糧液率先公布了2018年業績,收入增速進一步放大。記者統計發現,2018年,頭部領跑的“茅五洋”正在進一步拉大和后部企業的差距,白酒寡頭化正在提速。在業內看來,雖然區域白酒企業并不愿意就此掉隊,但對于大多數區域品牌來說,機會渺茫。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白酒行業寡頭化提速
截至目前,A股19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已經有15家公布了業績或業績預報,雖然2018年下半年,白酒企業業績增速有放緩的趨勢,但整體業績依然保持增勢。與此同時,白酒行業“馬太效應”越發明顯,“茅五洋”三強正在強者更強。
2018年洋河股份(002304.SZ)實現收入241.2億元,同比增長21.1%,凈利潤81.1億元,同比增長22.3%,從營收增幅上看,較2017年的15.9%和2016年的7%提高。
五糧液公布了2018年業績,全年收入400.3億元,同比增長32.6%,雖然三季度業績增速有所回落,但整體收入增幅較2017年多出10個百分點,凈利潤133.8億元,同比增長38.36%。
雖然貴州茅臺目前還未發布正式財報,但根據茅臺1月底公告的2018年全年生產經營情況,經過初步核算,貴州茅臺2018年實現總收入75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3%左右,實現凈利潤340億左右,同比增長25%。
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為1445家,累計實現銷售收入536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86%,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25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98%。而茅五洋三家業績相加之和則占到白酒行業總營收的26%,而2017年這一數字為19.2%,提升了近7個百分點。與之相對應的,2018年進入統計的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的總數比2017年減少了148家,此外還有183家被統計企業虧損。
盛初咨詢董事長王朝成告訴記者,2018年下半年,市場對于白酒行業的整體趨勢有所誤讀,目前高端白酒依然處在穩定發展期,但是行業內部正在分化。白酒行業2018年的釀酒總量是871.2萬千升,同比只增長了3.14%,總盤子沒有增長的情況下,頭部企業的營收、利潤雙增,也說明白酒行業寡頭化的趨勢越發明顯。
在王朝成看來,白酒行業寡頭化并不是只以企業的絕對體量論英雄,目前在細分品類、價格段和區域市場三個維度上也都在形成頭部企業,就好像牛欄山對于光瓶酒市場,以及勁酒對于保健酒領域等。
目前行業中也有聲音認為,白酒行業的發展正在向已經完成行業整合的啤酒行業趨同,在國內啤酒行業中,經過長時間的洗牌和整合,前5家品牌已占據了80%的產能,而中小企業則在細分市場謀生。
在今年1月舉行的川商總會2019年經濟形勢研討會上,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淼透露,從2018年以來,中國白酒進入了新的寡頭時代,白酒正在逐漸向品牌、質量、文化、原產地集中,未來三年到五年內,行業調整基本到位,排名前十的白酒企業可能會過得相對舒適。
后寡頭時代的競爭
從2015年開始的這一輪白酒行業復蘇本身就不是普惠式,在擠壓式增長之下,占盡品牌、產品、渠道力優勢的頭部企業,不斷通過渠道和品牌下沉,加速對市場進行“收割”。
隨著白酒行業寡頭化趨勢逐步明顯,下一步的市場競爭也逐步從“集中度提升,大魚吃小魚”逐步轉向全國性名酒和區域名酒,名酒企業和區域豪強酒企之間。
從現有白酒上市公司的情況來看,“茅五洋”三強之外,瀘州老窖、古井貢酒、山西汾酒等泛全國品牌屬于百億級第二梯隊,而在之后則是大量體量接近的區域酒企,包括口子窖、迎駕貢酒、今世緣、老白干、水井坊等等。
對于這些區域名酒企業而言,也同樣存在掉隊的危險。因此國內主要的區域酒企都把出路放在了全國化擴張和產品的中高端化。
在此前的采訪中,老白干酒總經理王占剛認為,區域品牌未來如果不迅速走向全國,做一個泛全國化的品牌,未來生存空間就會受到很大的抑制。
雖然區域酒企有很多不得不做全國化擴張的理由,雖然行業中也有洋河這樣的先例,但區域酒企未必都有條件做大自身的體量。
白酒的上一個黃金十年中,2007年洋河的收入為17.6億元,同期水井坊的收入為10億元,作為區域酒企,兩者收入相差并不算太大。但到2019年,根據水井坊公布的業績預增公告,全年營收將在28億元,而同期洋河的收益已經增長至241億,兩者的差距已經拉大到8.6倍。事實上,國內的主要區域酒企都沒有跑贏洋河。
在業內看來,兩者拋開企業管理和渠道策略等主觀上的不同,本身根據地市場的先天條件不同,也是導致兩者發展截然不同的原因之一。
在王朝成看來,區域酒企間的競爭就如同國家比拼“綜合國力”,江蘇省的收入水平較高的東部沿海省份,且擁有大量的人口,洋河也是當地的強勢品牌,因此在其他區域市場攻城略地的同時,江蘇大本營市場可以持續不斷地提供擴張的資本。而且肥沃的江蘇市場也為洋河率先完成次高端化升級提供了基礎。2017年洋河的省內市場貢獻了106.3億元,占到總收入的53.4%。
正一堂戰略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告訴記者,行業已經進入強強對抗階段,巨頭間的對抗成本很高,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在這樣的行業增長趨勢下,區域品牌全國擴張的紅利不足,像汾酒、舍得、水井坊等原本具有全國化基礎的品牌在某一個價格帶的優勢,在過去擁有優勢的省份進行擴張還可以,但大部分區域酒企還應該慎重對待。
而酒業分析師蔡學飛也認為,對于一些強勢的區域名酒,未來還存有差異化的區域性機會,但對于大多數區域酒企來說,未來確實不容樂觀,或許可以換一種思路,一方面向產業鏈下游延伸,直接進入流通領域,自建連鎖與終端,完成轉型;另一方面就是抓住地域與品牌特色,實施體驗化營銷,進行酒莊化改造,完成小而美的根據地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