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一行奔赴五糧液,五糧液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唐橋率隊接待,這也是唐橋最后一次以五糧液集團掌門人的身份出現在媒體新聞中。
3天后的3月23日下午,宜賓五糧液集團公司召開干部大會,會上宣布由李曙光擔任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稱“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以及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稱“五糧液”或“股份公司”)黨委書記一職,卸任后的唐橋將和他的前任王國春一樣擔任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
唐橋的卸任來得并不突然,自3月21日下午開始,有關于李曙光將要接替唐橋的消息便屢見報端,記者通過一位業內人士了解到,坊間早就存在“唐橋將要離任”的傳聞。
不可否認的是,在白酒這樣一個傳統且稍顯封閉的行業中,掌管五糧液這樣一家規模龐大且關系復雜的企業本就不易,而“唐橋時代”恰好處于行業周期中由高速增長走向成熟期的過渡階段。自2007年3月空降到五糧液以來,唐橋經歷過白酒行業“黃金十年”的瘋狂,也經歷過慘淡的行業調整期。也是在他掌舵的這10年間,五糧液解決了巨額關聯交易等沉疴痼疾,與此同時也被老對手茅臺拉開了距離。
截至3月24日,在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官網的介紹中,李曙光仍任黨組副書記與副主任,其人事部的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人事部尚未接到相關人事調動的通知。與此同時,關于交接情況以及股份公司層面近期是否會相應發生較大的人事變動等問題,五糧液集團方面拒絕了記者的采訪。
唐橋時代的改革
唐橋在空降到五糧液前曾是宜賓市主管工業的副市長,2007年3月,唐橋被任命為五糧液股份公司的董事長,而王國春則繼續擔任五糧液集團公司董事長。
從券商那時發布的報告不難看出,當時業界對唐橋的任職充滿期待,希望新任董事長可以解決五糧液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沉疴痼疾:股份公司與集團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數額較大,高管股權激勵以及過于多元化等問題。唐橋確實也著手就上述問題進行改革,只是這一改革,便用了差不多10年時間。
股份公司與集團公司之間的巨額關聯交易問題由來已久。1998年,五糧液股份公司上市時,由于受到當時的上市額度限制,只能將部分資產裝入上市公司,其他業務則組成了五糧液集團,這其中包括白酒包裝等業務,由此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的關聯交易。曾有媒體報道稱,2006年,股份公司與集團公司旗下的進出口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達35.5億元,與普什集團的關聯交易達14.5億元。
數額龐大的關聯交易讓二級市場懷疑股份公司的財務透明度,集團公司與股份公司之間的復雜關系也增加了解決問題的難度。在不少投資者看來,擁有政府工作背景的唐橋的上任將有助于理順股份公司與集團公司之間的關系。
在2007年4月舉行的五糧液年度股東大會上,唐橋承諾將解決形成關聯交易、管理層股權激勵等問題,但直到2009年2月,股份公司才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將以自由資金收購普什集團等五糧液集團下屬子公司的酒類相關資產,交易價格為38.18億元。緊接著在2009年下半年,五糧液通過與集團公司合資成立銷售公司并增加在新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解決了銷售上的關聯交易的問題。不過,上述兩項措施并未觸及改革的一個關鍵點:盡管集團公司不持有股份公司的股份,但仍在國資委的授權下參與股份公司的管理活動。
2009年底,唐橋終于在“公司治理”這一項上有了新突破:宜賓市國資委正式發文明確解除對集團公司的授權,由宜賓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行使相應的股東權利。
股份公司與集團公司由“父子”成為了“兄弟”,但很顯然兩者之間的聯系并未完全割裂,五糧液與集團公司之間的產權改革也并未結束。
2011年,唐橋被任命為集團公司董事長,與此同時,股份公司原副總經理劉中國擔任股份公司董事長及集團公司總經理一職。當時在很多人看來,這次職位變動有助于推動五糧液產權改革的進程。2012年7月,五糧液發布公告表示,宜賓市國資公司將其持有的20.07%股份無償轉讓給五糧液集團,至此,集團公司成為股份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五糧液與集團公司之間長期以來的“畸形關系”終于有了一個結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場耗時5年的產權改革也為五糧液接下來的股權激勵創造了條件。唐橋曾公開表示,股權激勵的推進首先要求公司解決關聯交易的問題。直到3年后的2015年10月,五糧液推出了第1期員工持股計劃,該計劃也是五糧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2016年12月,體現五糧液混改思路的定增預案獲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
被茅臺甩開
唐橋用10年時間履行了自己上任之初許下的解決關聯交易以及實行股權激勵的承諾,但在這10年間,五糧液被茅臺拉開了差距:2007年唐橋上任時,五糧液盡管在凈利潤方面不敵茅臺,但在營業收入方面,五糧液依然走在行業前列;但到2008年,茅臺在營業收入及凈利潤方面均超過五糧液,之后茅臺與五糧液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財報顯示,茅臺2008年營業收入為82.42億元,凈利潤為37.99億元;而五糧液當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79.33億元和18.11億元。2015年,茅臺的營業總收入達到326億元,凈利潤達155.03億元,而五糧液同期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16.59億元和61.76億元。
從某種程度來說,“茅五”雙方的競爭地位可以在其核心單品的價格得到體現。從出廠價來看,2008年以前,普五的出廠價始終高于飛天茅臺,而在2012年后,情況發生逆轉。
記者通過前不久舉行的五糧液集團經銷商大會以及茅臺經銷商座談會了解到,目前五糧液基本上實現順價銷售,同時將“穩定并提升核心產品五糧液的價格體系”作為接下來工作的重點之一。而茅臺方面則表示,飛天茅臺的價格需保持在合理區間并將對私自漲價或囤貨的經銷商進行處理。
“曙光時代”的挑戰
上述差異產生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雙方的品牌力來解釋,這也是唐橋在任期內沒有解決的一大問題—缺乏核心的品牌理念與核心價值觀。
白酒營銷專家、中原基金執行合伙人晉育鋒告訴記者,“提起茅臺時,大家會想起‘國酒’;提起洋河,大家會想起‘綿柔’;提起國窖1573時,消費者會想起‘1573’,而五糧液的關鍵詞是‘世界名酒’,與前面幾個品牌相比,這個宣傳顯得有些空。也正是因為缺乏核心定位,五糧液的提價底氣并沒有茅臺那么足”。
顯然,五糧液也注意到這個問題,在今年的經銷商大會上,五糧液方面表示,與競品相比,五糧液在宣傳上顯得有些被動,因此在2017年,品牌建設將成為公司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晉育鋒看來,“大商問題”是需要五糧液新任掌門人李曙光解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王國春時代”時,五糧液一度通過廠商合作的方式培育了一大批子品牌,這些子品牌幫助五糧液開疆拓土并將五糧液送上行業老大的寶座,在此過程也產生了一大批實力雄厚的“大商”。晉育鋒向記者表示,直到現在五糧液都沒有解決“大商路徑依賴”的問題。一般說來,大商的崛起對于五糧液的影響有兩方面:行業順風順水時,廠商理念一致,雙方矛盾并不明顯;但當市場發生一定變化時,廠商之間可能就會存在利益沖突,這時企業的業績就有可能會受到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