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微酒從瀘州市酒業發展促進局及瀘縣商務和經濟合作局處獲悉:為貫徹落實“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瀘州產區面規劃了52個酒類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擬引資的總金額超過440億。
相關資料顯示,2021年,瀘州市白酒產業增加值增速實現11.1%,實現營業收入1085.6億元,同比增長14.9%;實現利潤總額226.4億元,同比增長44.1%。
作為“千億產區”,瀘州產區大規模的招商布局,其進擊路徑和野心已躍然紙上。
01、從440億投資透視“千億產區”進擊路徑
作為白酒重要產區,從2007年開始,瀘州產區便堅持將酒業作為“一號產業”,并舉全市之力推進酒業加快發展,也讓眾多的投資者目光看向了瀘州。
根據相關規劃,2022年瀘州市白酒產業預計營收和稅金同比增長10%,同時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1500億的營收、300億的利潤和200億稅金。根據測算,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未來瀘州白酒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速要達到每年10%以上。
為此,瀘州市將以“一體兩翼”為戰略支撐,優化酒業“一核三帶五組團”發展格局,打造白酒產業生態圈,建成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
高速增長需巨額投資帶動。據微酒了解,目前瀘州產區內規劃了52個酒類重點項目,可明確的總投資額為442.36億元。
根據上述表格,微酒發現本次瀘州產區招商具有三大特點:
第一,茅溪鎮醬酒是招商重頭。在目前可測算的441.7億元的酒類投資當中,茅溪鎮以230億的引資規模占據了其中的52.07%,同時茅溪鎮的4個項目預估每年銷售收入為500億。
由此可見,在貴州醬酒產業“溢出效應”之下,瀘州正在加大醬酒產業的發展力度。
第二,現有企業生產實力龐大。表中涉及的27家中小酒企可統計窖池數量超過13230口,可統計年原酒產能138850噸,其中絕大部分是濃香產能,另有4家年產萬噸以上規模的企業,產能的背后是企業大量的庫存基酒,這無疑能夠幫助引入的資本快速通過各種方式實現產品銷售回籠資金。
第三,全產業鏈布局不斷完善。根據公布的信息可以發現,本次有多個設計產業鏈上下游的項目處于招商引資當中。
同時,不僅在供應端,生產端60億投資規模的小曲清香白酒建設項目也是其中的組成部分,該項目一旦完成,屆時瀘州產區不僅能夠手握三大香型,還能夠擁有涵蓋原糧、設計、包裝、物流、旅游、房產、教育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進一步深化了白酒產業所帶來的附加值。
02、“東濃南醬”,“千億產區”的雙極模式
超過440億的招商引資項目,讓瀘州產區的進擊路徑更為清晰。在微酒看來,“東濃南醬”的產業布局則成為瀘州實現“十四五”末1500億營收目標的主要發力點。
根據此前發布的《瀘州市“南翼”地區優勢優先特色發展總體方案》顯示:瀘州將建設以優質醬酒為重點的特色產業發展帶,到2025年力爭實現新增醬酒年產能18萬噸,千億產值、百億稅收,助力“南翼”地區實現生產總值700億以上。
同時,瀘州還將在現有濃香型白酒的基礎上,重點發展高粱種植、基酒釀造、基酒儲存、酒旅融合、文創產品等產業,打造“東翼”白酒示范帶。
在這一過程當中,瀘州老窖和郎酒分別作為濃香和醬香的第一梯隊引領者。
根據瀘州老窖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度瀘州老窖實現總營收203.8億元,利潤103.9億元;另據知情人士透露,2021年郎酒營收繼續保持在100億以上,并且增長態勢良好?梢,瀘州產區的“濃醬雙優”的“頭部”增長強勁。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瀘、郎,“濃醬”雙增長極的“第二梯隊”也已經初步構建。
其中,在醬酒方面,除潭酒近年高速增長外,被朱偉收入囊中的藺郎集團/永樂酒業也將因資本助力而盤活,成為瀘州產區的“腰部”新力量;在濃香方面,三溪、玉蟬等傳統優質濃香酒企也在近年來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此外,微酒還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環球佳釀也在計劃加大對瀘州產區的布局。
同時,瀘州產區還著力長遠提前布局“濃醬”雙優的產能基礎。
一方面將加快赤水河沿線“左岸”重大醬酒項目規劃建設,重點推動郎酒釀酒工程技改、古藺茅溪醬酒九壩、仙潭技改等項目。
此外,瀘州產區支持二郎—太平—永樂組團、茅溪醬酒組團(古藺醬香酒谷園區)、赤水—石廂子—觀興—水潦組團特色發展,積極爭創國省級優質白酒示范園區;還支持敘永縣依托豐富的石英砂、竹漿紙資源,規劃建設“一園一核兩區”,建設世界級優質醬酒核心區的配套功能區。
另一方面,瀘州產區為濃香企業轉型升級打出“整合兼并”牌。
先是2017年通過成立川酒集團一次性整合瀘州市88%的酒類骨干生產企業,現在又引導有潛力的原酒企業通過增資擴股,引入外來資本的方式做大做強。
據微酒觀察,本次公布的中小酒企招商引資當中,不僅有產能上萬噸的老牌濃香原酒企業,還有剛剛入選“四川原酒20強”的骨干企業。
如果說“濃醬”雙頭部企業讓瀘州產區具備了獨特的產業勢能,那么此次超440億的招商引資助力產區梯隊構建和產能構建,為瀘州產區后續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能,有利的夯實“千億產區”根基。
03、“強鏈補鏈行動”,瀘州產區的野心有多大?
除了白酒之間的生產項目外,對于配套產業的布局規劃也是這些招商項目的亮點。
相關資料顯示,瀘州已經建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產業鏈齊全、功能配套完善的白酒產業園區,形成了白酒制造和包裝材料兩條完整的產業鏈。
但是瀘州產區并沒有就此止步,依然在持續深入實施“延鏈強鏈補鏈行動”,為此不僅對原有的灌裝線進行智能化改造,還計劃引進專業設備龍頭企業15家以上,構建國家級釀酒智能裝備試驗示范點1個,形成年加工萬噸級釀酒設備20套、年加工萬噸級食品裝備10套的規模,并實現全產業鏈入園。
另據相關報道顯示,未來瀘州產區還圍繞白酒全產業鏈上下游、左右端啟動招商引擎,數個百億級項目正在落地生根發展;一批50億級、20億級、10億級的酒類項目已達成投資意向。
同時,瀘州產區還計劃為“南翼”醬酒發展重點構建全產業鏈,整體圍繞推動原糧種植、醬酒釀造、質量管理、品牌塑造、市場營銷、文化旅游等項目展開,形成獨具特色的醬酒生態圈。據悉,瀘州市將支持古藺高標準建設30萬畝釀酒糯紅高粱基地,支持敘永縣發展洞藏、包材、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進一步推動酒旅融合發展。
此外,隨著去年9月《川南經濟區“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文件的出爐,瀘州產區還計劃加強與宜賓產區的聯動,力圖使酒都宜賓和酒城瀘州能夠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同做大川酒招牌。
從上述內容不難看出,隨著以瀘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團“三大龍頭”為引領,環球佳釀、譚酒及其他“腰部”企業為支撐,其他規模以上酒企和中小微企業梯次成長、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瀘州產區已經為白酒產業勾畫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和獨具特色的產業發展模式。
隨著未來瀘州產區不斷推動“城市白酒化”,將白酒文化融入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構建更完善的城市白酒產業集群,未來的瀘州產區還會給行業帶來哪些驚喜?微酒將持續關注。(原標題:超440億招商項目!“千億產區”進擊的路徑和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