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過去一年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拉開了一輪輪白酒漲價潮,售價一次次比較高,這都是名酒廠主動控量挺價的結果,市場投放量越來越少,出現供需的不平衡,價格自然越漲越高。
“量價背離是白酒行業2017年的一個關鍵詞,量會繼續向下,價格卻繼續向上,以此來推動行業發展,但這種局面不能長久。因為這個市場發展的一般規律很明顯,第一階段是量價齊升,行業增長很快;到第二階段是量價背離,呈現弱增長的局面;第三階段就是量價齊跌,進入下跌狀態。”王朝成如是說。
與白酒行業以控制產量來挺價不同的是,當前葡萄酒的產量正在逐步增長,消費者對葡萄酒的消費量也在擴大。王朝成分析,按照現在白酒產量的走勢與葡萄酒產量的走勢,葡萄酒每年增長20%,白酒產量卻是零增長或者負增長,那么十年后葡萄酒的產量將遠遠超過白酒,這是大趨勢。
確實,來自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的數據也顯示,過去6年,進口葡萄酒在我國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7%,2016年進口葡萄酒的總量是2010年的4.4倍。
雖然目前葡萄酒的市場體量沒有白酒大,但是帶來的沖擊已不容小覷。
中小酒廠倒閉退出
除了面臨葡萄酒帶來的沖擊,對于中小酒廠來說,來自名酒廠的競爭壓力會越來越大。王占剛認為,雖然白酒去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0.07%,但是白酒行業的整體走勢是市場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山東溫和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消費者對中國白酒的消費量未來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是消費結構會有巨大變化,因此行業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時代正在來臨。
白酒行業會進入強分化階段,這是今年成都糖酒會的主流判斷。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躍吾認為,雖然隨著消費升級,高端、次高端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提升,但是白酒行業整體會進入中低速增長期,行業馬太效應會越來越明顯。
“很多業內專家都在談復蘇,但我認為,如果行業內只有幾個企業收入利潤同比增,并不是真正的復蘇。真正的復蘇是,大多數企業或者整個行業在產、銷以及消費者習慣等市場各環節,找到一個良性的發展模式,這才是行業復蘇。目前行業仍在痛苦中轉變,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來營造好的發展環境。”汾酒集團市場部部長楊波如是說。
在洋河股份副總裁朱偉看來,經過過去兩年白酒行業的整體發展,競爭能力較弱的企業會將會逐步退出,競爭力強的企業會占領更大的市場,2017年這一趨勢會進一步延續,白酒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確實,當前,有資本、有資源、懂營銷的名酒企業對中小酒廠的擠壓越來越嚴重。雖然白酒調價滿足了消費升級的需求,但眾多中小酒廠的日子卻越發難過。據王朝成觀察,過去一年我國眾多中小酒廠把基酒或者廠子賣給大酒廠,倒閉退出的已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