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0%到52.8%再到80%,這組不斷上升的數據,是醬酒主產區遵義市不斷提升的本地包材配套率。
隨著“醬酒熱”的延續發展,醬酒主產區的包材市場已成一塊令人垂涎的大蛋糕。近日,遵義市工業和能源局官方微信號“遵義工業”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遵義包材產業企業總數達211家,包材企業全年完成產值48億元,實現本地配套率超過80%。同時提出,爭取到2025年實現包材產業產值達100億元,形成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2019年包材配套率為30%,2020年上升為52.8%,再到2021年的80%,“顏值經濟”時代,遵義白酒包材產業格局是如何實現大逆轉的?
01、醬酒主產區的包材格局逆轉,發生了什么?
包裝設計已成為酒企的產品符號,始于“顏值”忠于“品質”的消費法則在醬酒行業依然通行。在“看臉的時代”,2021年遵義包材配套率上升為80%的數據的出爐,讓醬酒行業信心倍增。
事實上,幾年前遵義市嚴重不足的酒類包材配套率曾讓行業人士深感困擾。
仁懷市酒業協會包裝物流分會會長、賢俊龍印務公司董事長任明在接受酒業家采訪時介紹,2009年企業從深圳落戶仁懷之前,這里上規模的包材企業不超過10家,絕大多數原材料從四川、重慶等地購買,成本高出20%左右。在醬酒熱起來前,白酒產業與白酒包裝產業的發展“不相匹配”的現象突出,產能和需求存在巨大缺口。
據酒業家了解,2018年以前,遵義醬酒產業雖然獨步全國,但白酒包裝業務大量外流,省內配套率不足30%。
“過去5-6年,貴州省包材企業極少,我們90%以上的包材從省外采購。”仁懷某腰部醬酒負責人表示,過去遵義和仁懷本地包材配套率不高,不少酒企遠赴深圳、山東鄆城、溫州等地“千里尋材”,從設計、打樣到運回包材,一個訂單需跨越2000公里以上,經歷10-15天,耗時長、物流成本高。
“顏值經濟”時代,包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縮短供應半徑,打造產業閉環,2018年,貴州發布《貴州省促進包裝產業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要依托仁懷-習酒名酒工業園、黔東白酒產業園打造防偽包裝材料產業集群,讓貴州包裝由“向外看”到“向黔看”的轉變,提高包材的省內配套率。
在此背景下,貴州白酒產業重鎮的遵義市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以做強規劃、做實招商、做優服務的“三大舉措”,大力扶持包材企業做大做強,積極打造白酒包裝配套產業聚集區。
在引入龍頭企業方面,遵義優選申仁印務、貴州賢俊龍包裝、新邦羽包裝、裕同包裝、藝森源包裝、同力文化等重點彩色印刷包裝企業以及首創、晶華、邦飛等重點玻璃包裝企業進行培育和扶持,實現白酒包裝配套全產業鏈集群發展。
園區方面,建設以新蒲經開區印刷包裝產業園--播州區包裝印刷文化產業園——仁懷配套服務園——習水白酒包材配套園為主的包裝產業帶。引導關聯企業入駐園區,形成全鏈生產能力,逐步打造印務一體化的白酒配套產業新園區。
在政策方面,遵義對入駐企業進行3年免租,對新投資建設的印刷規模達5000噸及以上企業、新入規入統企業、科研創新獲得認定企業給予扶持獎勵;主動承接省白酒企業與包裝企業供求現場對接觀摩會、組織召開茅臺集團包材供應商座談會等,2021年新引進包材產業項目110個,投資額150.17億元,到位資金88億元。
在多重優惠政策的吸引下,國內不少包材企業入駐遵義:2019年初,營收破百億的裕同科技在遵義市新蒲新區投資成立貴州裕同包裝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營收達1.55億元;2021年,深圳上市公司美盈森投資3億元在習水縣建設精品包裝智能制造項目,錨定5億元產值......
“2020年底,規模1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8億元的仁懷國際商貿中心酒包材市場建成投用。”仁懷國際商貿中心新億商管理公司總經理黃升地介紹,截止目前,包材市場招商率100%,全鋪開業,入駐商家超過300家,有來自本地的酒包材行業的資深企業和各大品牌,也有從四川古藺、瀘州和浙江溫州招商引進的外地包材品牌商家。
貴州新邦羽包裝有限公司于2016年入駐遵義市新蒲經開區,剛開始僅生產白酒包裝盒。2020年8月,公司的玻璃噴油生產線投產,每天可以生產約10萬個白酒瓶,不僅滿足了客戶“一站式”需求,公司也迅速發展壯大起來, 計劃在現有包裝、紙箱等生產基礎上,新增酒瓶、蓋子生產線,打造白酒包材“一條龍”產業鏈。
在遵義,諸如新邦羽和新蒲經開區印刷包裝產業園的企業、園區還有很多。在貴州省大力重視工業園區發展大背景下,輔以優厚的招商引資政策,遵義涌現出一批像習水白酒包材產業園這樣的“明星園區”。
按照資源、區位優勢,以及園區工業基礎,遵義市重點打造了新蒲經開區印刷包裝產業園、遵義市包裝印刷文化產業園、仁懷壇廠配套服務園、習水白酒包材配套園等包材產業帶,引進包裝企業128家,包裝產業初步具備為白酒配套的能力。
醬酒核心區的龍頭酒企也響應包材“向‘黔’看”的號召,將包材供應商引入遵義:茅臺集團10家供應商完成投資簽約和廠房租賃,其中4家落戶習水;國臺引導裕同、上誠、興茂、力迦等10余家包裝企業在貴州設廠發展;金沙酒業的4家包裝供應企業已落戶建廠,旨在就近配套,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包材商的不斷入駐,有效提升了本地包材配套率,有效縮短供應半徑。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遵義市白酒包材配套率超過80%,其中,2021年上半年,茅臺、習酒、國臺、金沙的省內配套率分別達69%、86.8%、83.2%、70%。醬酒主產區的包裝企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分散到集群的轉變。
02、劍指百億,醬酒主產區的包材需求有多旺盛?
按照規劃,到2025年,遵義市白酒產量達到60萬千升,產值達2000億元。依托于白酒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遵義市提出,“十四五”期間將搶抓白酒包裝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的機遇,以抓產業園區優化布局、抓龍頭骨干企業打造、抓產品供給結構調整、抓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抓人才隊伍建設、抓政策服務保障“六抓”舉措,實施工業倍增行動,爭取到2025年實現包材產業產值達100億元,形成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實際上,這一目標的提出遵義有著足夠的底氣。
一方面,國務院2號文件出臺后,貴州省多次將酒類項目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如2月8日貴州省發改委發布《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大力推進實施2022年2500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的通知(黔發改投資〔2022〕67號)》中涉酒項目為56個,總投資超過735.5億元,這些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貴州將新增產能近30萬噸,在現有產能基礎上翻一番。56個涉酒項目中多個集中在遵義,其背后是旺盛的包材需求。
另一方面,“十四五”期間,貴州將推動眾多重點酒企實施一系列重大建設工程,如茅臺集團3萬噸醬香系列酒技改工程、習酒公司1.9萬噸醬香酒及配套建設項目,國臺酒業6500噸醬香白酒技改擴建工程建設項目等。目前這些項目正在逐步釋放產能,為包裝配套市場提供巨大的需求商機。
如何搶抓醬酒主產區的這波包材需求紅利?
有行業人士建議,加大從深圳、山東鄆城地引入具有產能、工藝、成本、設計、品牌硬核優勢的龍頭包材企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在遵義落地生根,形成產業閉環,提升包材的品質和水平,方能更大程度為為醬酒健康、快速發展加持賦能。
貴州華富天玻璃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躍建表示:“我們酒瓶生產中,有些工藝還需要拿到四川那邊去完成。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完善配套工藝,如此才能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成長為行業龍頭。”
“預計三年后,遵義市包材產業將形成龍頭引領的市場格局,遵義市包材配套率也有望提升至100%!”王躍建進一步表示。(原標題:從30%到80%,醬酒主產區包材格局上演“大逆轉”丨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