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中國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與貴州省釀酒工業協會于成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中國白酒三角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少雄、中國白酒三角酒業協會會長王國春和貴州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季克良、貴州省釀酒協會常務理事長龍超亞,以及貴州省、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有關政府領導出席了簽約儀式。 協議簽訂后雙方將攜手共推酒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市場趨勢,更好地滿足新生代消費需求,共同打造“中國白酒金三角”區域品牌,合作開展人才培訓,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據了解,這是繼2015年5月兩省經信委簽署《川貴兩省白酒產業合作會談備忘錄》和今年2月四川白酒產業代表團訪問茅臺集團之后的又一件大事,掀起了兩省“攜手合作,抱團出擊,創新發展,深入推進酒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一新的進展。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大白酒板塊,一個是川黔板塊,一個是黃淮板塊,相較黃淮板塊,川黔板塊中的兩省地理位置相鄰,名酒企業更為集中,自然生態氣候人文相近,釀酒歷史悠久,釀酒文化豐富,是我國長江上游著名的醬香、濃香型白酒生產區。
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推進,我國白酒行業規模化、現代化和區域化進程加快,文化意識、品牌意識、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白酒消費持續穩定增長,經濟效益逐年攀升。據專家分析,未來我國白酒行業現代化、國際化水平將逐步提升,優勢資源將加快向優勢品牌、優勢區域集中,強勢區域板塊及核心產區優勢地位將越來越明顯。而板塊區相關省份的聯合能夠充分發揮地緣、文化等優勢,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打造白酒核心區,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融合發展,提高綜合競爭能力,也是大勢所趨,可以清楚的看到像黃淮名酒聯盟、黔酒中國行等區域板塊聯合行動模式已經日益成熟。
此外,據資料顯示,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以高粱為重要生產原料的農產品加工業,黔川兩省的白酒產業創造了眾多的就業崗位,帶動了農民增收。黔川兩省在白酒行業就業的人數約近百萬人。高粱種植面積近180萬畝,促進了農業產業化。
因此,作為以長江上游為主的川黔板塊兩省白酒銷售收入在全國白酒行業占比44%左右,利潤在全國占比近60%,有著引領著白酒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的重任。
為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白酒文化,川黔兩省白酒行業有必要站在圈行業角度,進行了廣泛深入、卓有成效的溝通交流,并就弘揚白酒文化、建設區域品牌、聯手開拓市場、加強環境保護和產業生態建設等諸多事項,達成了廣泛的共識。
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宛會東在會上表示,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貴川”酒協簽署戰略合作,貴州和四川是我國白酒產業的重要兩級,兩省白酒釀造歷史悠久。分別是中國醬香型白酒、濃香型白酒的發源地,也是中國白酒高端品牌聚集區域,貴川兩省白酒產業合作共同打造白酒產區區域品牌優勢,對于深化兩省經濟文化交流,促進白酒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兩省主要領導達成的共識,在今后的工作中,通過雙方的精誠合作和不懈努力,共舉“中國白酒金三角”品牌。不斷地探索推進區域經濟合作的新途徑,著力打造長江上游結構優化、技術先進、環境優美、清潔安全的現代白酒產業體系,提升川貴兩省白酒產業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水平和成效。
同時,大力弘揚開放、包容、利他文化,積極深化黔川合作,實現白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組建協調統一的“走出去”戰略聯盟,實施整體的市場宣傳和營銷策劃,挖掘酒文化和產品特色,制定不同類型的白酒生產標準,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區域品牌和國際品牌,加快白酒產業標準化、國際化、全球化步伐。
白酒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蒸餾酒,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消費品,而且承載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是一種物化了的精神產品。川貴白酒產業深度合作,兩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大力支持兩省酒業協會發揮凝聚企業、服務會員的重要作用,既能促進兩省白酒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又能更好地保護、壯大我國的傳統民族工業,傳播、彰顯中華文化。同時,促進政府、協會、企業多層次全方位互動,秉持“攜手共贏、創新發展”的原則,深入推進兩省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共贏互惠,美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