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由烏海市人民政府、西北農業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和中國常春藤國際葡萄酒市場研究中心舉行的,中國葡萄酒市場白皮書發布會在成都舉行。
“目前中國葡萄酒生產企業成本居高不下,葡萄酒同質化嚴重。整個中國葡萄酒市場容量在擴大的同時,產量卻陷入停滯狀態。”中國葡萄酒協會聯盟主席李華說,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核心應該是建立中國葡萄酒文化自信、葡萄酒標準和技術體系。
數據顯示,2016 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約為 63.8萬千升,同比增長 15%,其中進口瓶裝葡萄酒總量約48.1 萬千升,進口散裝葡萄酒總量約14.4萬千升。中國葡萄酒產量113.7萬千升,連續4年1%的上下浮動說明中國葡萄酒產業處于深度調整期。
“運用大數據、云服務將成為企業經營的標配,由數據牽引生產且進行全域營銷等,企業將迎來全新發展。”智德葡萄酒營銷機構總經理、葡萄酒著名營銷專家王德惠說,葡萄酒生產企業、銷售企業均要以大數據變革企業運營。
“國產葡萄酒企業的發展核心將朝著各具特色和面向新群體、創造新價值的兩個方向發展。”和君咨詢集團合伙人李振江說,社區店和縣鄉市場即將迎來全面高速的發展,并將釋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今年葡萄酒類零售商家將在線上線下共同尋找盈利突破口,開創酒類新零售時代。”中國葡萄酒協會聯盟秘書長、常春藤葡萄酒市場研究機構主席張建生說,2016年上半年,中國線上葡萄酒商戶達2100萬個,較2014年增長31%,所獲利潤已超大型超級市場及百貨商店。做為下線的酒類零售代表,2016年1919酒類連鎖加盟線下實體店已接近1000家,上半年營業收入11.78億元,同比增長172.73%。酒類零售業的線上線下同樣做得風生水起。
“與往年比較,2016年中國葡萄酒產量113.7萬千升,這是自1986年以來,經過連續26年的高速增長之后,中國葡萄酒產量從2013年開始就停止了增長的第三年。”李華說,一方面,盲目加大投資,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葡萄酒同質化嚴重,各產區、各企業產品的質量層次均一,特點、個性不突出,不能滿足現在我國葡萄酒消費多元化和多樣性的需求。
據了解,目前進口葡萄酒品牌在中國市場業已形成了法國及波爾多、美國及納帕谷、智利及中央山谷、澳大利亞及麥克拉倫谷、意大利及托斯卡納、西班牙及里奧哈、德國及萊茵河谷、新西蘭及云霧灣等國家和產區葡萄酒品牌,形成了拉菲、拉圖、瑪歌等名莊品牌、形成了卡思黛樂、卡斯特、奔富、紅魔鬼等暢銷型品牌。
中國本土葡萄酒以賀蘭山東麓、甘肅、新疆、山東、通化、桓仁等10多個產區和大產區中的小產區品牌,除了百年張裕、長城、王朝、威龍、通化、華東等老牌葡萄酒品牌之外,還涌現出了賀蘭山、西夏王、尼雅、樓蘭、朗格斯、加貝蘭等品牌。
“中外葡萄酒品牌的確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但是就是因為競爭的刺激,質量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市場容量得到了擴大,通過競爭、比較,我認為中國葡萄酒產業是最大的受益者。”張建生說,通過競爭,形成了張?ㄋ固亍堅O蠕h國際、中糧名莊薈、王朝國際酒業、澳大利亞威龍、中信拉菲、中法莊園等國際化的多維度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