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多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
微酒記者對張裕、ST中葡、ST威龍、ST通葡四家企業的數據進行了整理,發現它們的凈利潤均出現較大幅度同比下滑,其中,除張裕凈利潤為正外,其余三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盡管上市公司數據并非意味著國產葡萄酒的全貌,但國內葡萄酒行業整體低迷的態勢已經昭然若揭。
以數據而言,國產葡萄酒的銷售額自2016年達到高點后,就一路下滑,并于2020年降至近幾年的低點位置。
國產葡萄酒何以至此?2021年又能否止跌回升?
微酒記者展開了調研和采訪。
01、內憂外困之下,營收凈利潤大幅下滑
1月28日,張裕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凈利潤4.68-5.71億元,同期下降59%-50%。
隨后,ST中葡、ST威龍、ST通葡陸續發布業績預虧公告:ST威龍預計凈利潤為負2.3-2.7億元;ST中葡預計凈利潤為負5100-6300萬元;ST通葡預計凈利潤負5000-7000萬元(未經審計)。
以上四家企業均在公告中表述了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受疫情影響,運營成本增加。
除此之外,這四家企業也闡述了內部或外部的具體因素。
內部因素方面,ST威龍表示,根據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二審判決及尚未提起的訴訟,公司計提違規擔保的信用減值損失約6000萬元;公司對種植的葡萄和澳大利亞橙樹的報廢處理約2800萬元。
張裕則提到了與張裕集團之間的商標使用費與宣傳費往來,因2.32億元的商標使用費差額計入了2019年損益的一次性收入,商標使用費的抵頂從2020年開始計算,使得2020年凈利潤相比2019年有所下滑。
外部因素方面,ST通葡提到了包材采購成本的上升,市場費用投入比例的增加。
ST中葡則表示在外部環境的沖擊下,公司采取了加大促銷力度、傳統銷售模式轉型等策略。但面對國內葡萄酒市場的進一步萎縮、新零售的崛起,以及消費業態的變化,公司銷售收入較上年仍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02、破舊立新難,行業虧損面持續擴大
多位行業人士認為:“葡萄酒企業的數據下滑和市場狀況密切相關,業績低迷并不是2020年才出現的,而是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這不是某個企業的問題。”
2016年
全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以下簡稱“規上企業”)為240家,完成銷售收入484.54億元,為近十年的最高值;
2018年
全國規上葡萄酒企業為212家,完成銷售收入288.51億元,同比下降9.51%;
2019年
全國規上葡萄酒企業155家,完成銷售收入145.09億元,同比下降17.51%,完成利潤總額10.58億元。這一年,張裕的凈利潤為11.4億元,也就是說,2019年,大部分的葡萄酒企業已經處于虧損狀態。
據知情人士透露:2020年的相關數據進一步下滑,全國規上葡萄酒企業的銷售收入為100.2億元,利潤總額僅為2.59億元。
從近5年的數據來看,自2016年達到高點之后,葡萄酒行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都在嚴重下滑,虧損面越來越大。
深圳智德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惠告訴微酒記者:“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企業自身經營不善以外,行業環境的改變是主要原因。”
王德惠表示,這些年來,市場本就處在比較動蕩的調整期,整個消費市場的熱度都在下滑。“和白酒相比,葡萄酒的家庭消費和自飲相對較少,因此更為依賴商業環境、人文交流以及國內外商業往來。近幾年,消費環境并不好,國產葡萄酒自然會走低。”
除此之外,ST中葡在業績預告中所提到的新零售崛起,傳統促銷方式“失靈”,以及消費業態的變化也是重要原因。
一方面,傳統的營銷招數不再管用,無論企業如何加大推廣力度,都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雖然在不斷嘗試新的推廣手段,但到底如何做方才有效卻無定論。大多數企業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如此一來,較其它酒種弱勢的葡萄酒行業往往“事倍功半”。
王德惠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市場舊秩序被新時代所打破,而新的秩序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整個市場處于從舊秩序走向新秩序的過渡期,大家覺得生意難做是正常的。”
與此同時,還有行業人士表示,中美貿易爭端也是影響因素之一。“美國發起的貿易戰給全球經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美國搞生產鏈回流,不僅會導致全球貿易受阻,全球產業鏈萎縮,還會造成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受到影響。這些影響,會傳導至每一個國家,甚至是各行各業。葡萄酒是國際通用酒種,所受波及較大。”
03、如何止跌回升?國產酒尚需時日“回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市場上有輿論認為:葡萄酒行業發展不及白酒的原因在于缺少像茅臺、五糧液一樣的大品牌。
但有行業專家表示,這樣的說法并不切合實際。白酒與葡萄酒的市場特點不同,目前,白酒已經進入寡頭化階段,而葡萄酒卻變得愈加分散;白酒品牌可以形成較強的消費者忠誠度,而越是發達的地區,越不可能出現一枝獨秀的葡萄酒品牌。
該專家告訴微酒記者:“對于葡萄酒而言,不同國家、不同產區,不同品種的產品太多太雜,越是懂葡萄酒的人,越不可能只喝一種酒,而是希望喝遍天下好酒。”
那么,處于離散狀態的國內葡萄酒業什么時候可以止跌回升呢?微酒記者經多方采訪后,將其總結為三點:
第一,國際局勢趨于平穩之后。
王德惠認為,中國是全球產業鏈最完善的國家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國際局勢趨于穩定,才會迎來新一輪的上漲。作為國際通用酒種,這一點對葡萄酒來說尤其重要。
第二,中國市場新秩序的構建初具雛形。
中國市場新秩序構建的關鍵在于,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新經濟體基本形成。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如今的中國500強企業中,存在大量的新經濟體。這些企業能夠利用人工智能、5G技術以及數字化工具對傳統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進行改造。要適應時代,創造新價值,必須利用數字化來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相互賦能。
第三,多數葡萄酒企業完成組織變革。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在不斷發展創新的同時,也要理順企業內部結構。從人力到制度,再到工作流程的各個環節,都必須要與公司的發展戰略相匹配。
某行業分析人士告訴微酒記者:“要符合以上三點,至少需要三年時間。而在這個階段,也并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機會有可能會出現在某些局部,企業需要從細微處著手,在局部找到對銷量有影響的環節,去做出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