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政策迅速在圈內刷屏。
令諸多行業人士興奮的是,該政策“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3%”,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
作為制造業中的重要板塊,規模超5000億的白酒產業是否也能領取這個“降稅降費”的“紅包”呢?為此,記者采訪了多位相關專業人士。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對于國家政策最為敏感的證券行業人士首先表達了自己觀點:“對股市大盤利好,減稅了,對白酒板塊也是好事!”
“此政策的出臺也兌現了政府降稅減費的承諾。”在一位財經人士看來,這有利于提振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千呼萬喚始出來啊!”某酒企領導人明確表達了對此項政策的肯定,“這是個大利好消息。”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專業人士都認為是個利好消息,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當前白酒稅收主要由增值稅與消費稅構成。其中,消費稅計稅價格包括兩項:20%的從價稅率和0.5元/斤的從量稅。
“這對于稅收負擔一向較重的白酒企業來說,直接省下了一筆‘巨款’。”一位酒業人士分析說。
此外,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認為:“如茅臺、五糧液這樣的大型酒企來說,利好將體現的更為明顯,因為營收規模大,3%的降稅,是能夠增加一筆不小的利潤的。”
根據國金策略李立峰團隊分析研究顯示:白酒上市公司(以2017年年報為準),如果按照含稅收入不變,即產品價格不變,且產品供求不變,進項稅和銷項稅的稅率一致,那么,增值稅減稅部分則為利潤增厚部分。假設增值稅從16%下調至13%,而其他不變,即增值稅稅率將分別為:13%,10%和6%這三檔。
通過國金策略的統計分析,減稅后,2017年白酒營收前三的“茅五洋”,增厚凈利潤規模分別達到11.98億元、1.71億元與3.40億元;瀘州老窖、汾酒、順鑫農業均有億元以上的增厚凈利潤;千萬級增厚凈利潤白酒企業占據9家,金種子增厚凈利潤比重達192.10%;圖表中18家白酒上市公司增厚凈利潤規模共計23.55億元。
綜上數據分析,有行業人士認為:“減稅力度短期是可以刺激企業利潤增長,也有利于培育產業的。”
而除了企業層面的利好,還有專業人士認為:“從經銷商層面來講,也會有一定的利好。”
“經銷商雖然不用交消費稅,但是增值稅收取的是最高一檔,雖然具體細則還沒有出臺,但是增值稅目前分為三檔,一旦降低十有八九都是整體檔次的降低,經銷商交稅也會交得更少了。”上述專業人士如此解讀。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也有行業人士持謹慎態度:“制造業增值稅率下降,報表收入就會增加,但具體‘細則’還沒出臺,何時執行,所以暫時不好評估對當期收入影響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