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貴州茅臺(600519.SH)股價多次逼近800元大關,市值連續攀升緊挨萬億元。在現貨市場中,飛天茅臺不但提振了高端白酒行業回暖信心,其在2017年實現的764億元的銷售收入,讓酒企實現千億目標成為了可能。
事實上,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在2017年年末的經銷商大會中亦叫板,在2020年欲實現銷售收入將突破千億元。究竟誰能率先跨上“千億”臺階?
競逐千億營收
2012年下半年起,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的陣痛期,茅臺銷售曾一度跌入谷底,隨即轉型培育民間消費群體。2016年,行業回暖趨勢逐漸明朗,貴州茅臺業績同比增長近20%。2017年它更是迅猛增長,增速達到50.5%。
不僅如此,2017年8月9日茅臺宣布籌建茅臺金融控股公司,以助力實現“千億”。貴州茅臺董事長袁仁國曾公開表示,茅臺集團千億銷售目標中,茅臺酒板塊占700多億,其余200多億靠金融板塊支撐。
在今年1月的茅臺集團2018年度工作會議中已經透露2017年完成了764億元的銷售收入。2018年,茅臺集團將收入目標提升至900億元,這意味著其“千億”目標將加速。不過這也進一步顯示了其酒業貢獻的占比顯然高過預期了。
第一財經記者留意到,在2月27日舉行的會議上,茅臺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保芳的發言中用了“堅決在2019年跨上‘千億’臺階”這樣的表述。如此看來,茅臺或要比預定時間表提前一年實現千億目標,且勢在必行了。
五糧液雖未有披露關于2017年的業績情況,不過在去年底的五糧液經銷商大會上,四川省國資委主任徐進透露,2017年1月至11月,五糧液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32.8億元,同比增長了10.9%,實現了五年以來的最好水平。
然而,五糧液集團業績增長比例中,與茅臺不同的是,其酒類業務的貢獻不大,據李曙光介紹,五糧液集團酒類業務收入占到三分之一,可見,五糧液集團酒類業務也就是200多億元的體量,對集團的貢獻偏小。
實際上,濃香型白酒雖然占據了主要白酒消費市場,不過五糧液近幾年的業績增長相對緩慢,與茅臺相比相差略大,營收上頗為顯著。第一財經記者對比財報數據了解到,2013年貴州茅臺和五糧液的營收差為62.03億元,2014年擴大到105.63億元,2015年則是110.01億元,2016年更達到143.18億元。
洋河所在的蘇酒集團更是喊出了“雙千億”的目標,即營業收入過千億,市值突破千億美元。不過,記者從其2016年的營收數據來看,171億元的主業營收,距離千億相差甚遠,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168.78億元沖擊千億目標仍不現實。在市值方面,截至2月27日收盤,其總市值在1917億元人民幣。
2017年,茅臺集團營業收入和利潤水平,同比分別增長52.1%和60.7%,穩坐全國頭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