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2018年啤酒行業的大事,華潤雪花與喜力的牽手是有“時代印記”的一件。雙方聚合渠道力與品牌力,瞄準國內日益增長的中高端啤酒市場,正如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孝海所言,“未來,8~9元這一細分領域會是增長量最大的市場。我們未來的品牌重塑主要布局8、9元以上到20多元的價位帶。”2018年,華潤雪花推出了勇闖天涯superX等布局中高端,青島啤酒則以“青島啤酒IPA精釀啤酒”等新品搶占市場。
再看啤酒業的總體態勢,國內啤酒產量如今處于一個較為平穩的狀態,有人說市場已經飽和了,可為什么進口啤酒依然有增量?諸如牛啤堂等國產精釀啤酒品牌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中國酒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提出的“動態頭部”和“相對拐點”論,或許可以解釋上述疑問。在何勇看來,“市場結構的拐點相比市場規模的拐點,更具有風向標的作用;市場規模的頭部效應逐漸向市場結構的規模效應轉變。”
目前,我國啤酒行業的市場結構、消費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消費的不斷升級,倡導高質量發展、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等,成為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向,對于啤酒行業而言,中高端的消費需求噴薄而出,消費者會循著更高質量、更多元化的口味和更優的品牌,尋找滿足所需的產品。
2019年,“中高端領域”仍將是國產啤酒、進口啤酒角力的主戰場,尤其是精釀啤酒勢不可擋。如今,在口味愈發刁鉆、個性化消費盛行的大環境下,消費者不再將注意力集中在少數大品牌上,消費需求朝多元化方向發展。
事實是,產品開發具有周期性,產品推廣也需要時間?上M需求并未放慢腳步,這需要廠家做好消費調研,有的放矢地進行產品結構升級,并在消費場景、購買渠道等方向“放開手腳”,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購買渠道,并與其展開有效互動,讓買酒變得簡單有趣,將是今后啤酒廠商發力的方向之一。
畢竟,消費升級不單單是產品結構、產品價格的提高、升級,更是消費體驗的升級,在消費者不吝惜于多花點錢,購買舒適體驗的消費環境下,啤酒的中高端升級,也意味著廠商需要在消費體驗上下一番功夫,或許,單純的一次口味新體驗,一次較為舒適有趣的購買體驗,都能使消費“路轉粉”。
2019年,既符合個人享受需求,也能滿足社交需求享用的精釀啤酒,有望持續其熱度,精釀啤酒屋還將在大小城市的街頭“滋長”,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人群的聚飲需求。
在產品結構上,有業內人士指出,2019年,將有更多的國產精釀品牌推出試飲性更強的暢飲型產品,而規模化的大企業將不斷更新產品結構,推出多風味的產品,產品包裝也將更為新穎、個性和多元化。在生產單元上,大集團在優化產能,關停低產能的工廠,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集中優勢“兵力”拿下“優質”市場。同時,小而精的工坊啤酒和柔性化生產的小型啤酒廠或將嶄露頭角,線上、線下的購買渠道將會進一步打通,滿足啤酒消費群體的多元化需求,將使啤酒行業迎來新的發展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