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月26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后,貴州省白酒產業再迎來重磅利好。2月8日,貴州省發改委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實施2022年2500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涉及60多個酒類項目,合計總投資近748.6億元,2022年擬完成投資143.2億元。據不完全統計,這些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將為貴州新增白酒產能約29.79萬噸。
貴州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貴州省白酒產量34.81萬千升,以此推算,上述項目將新增超目前80%的白酒產量。早前貴州省公布的“十四五”規劃中也提及,計劃到2025年貴州白酒產量將達到60萬千升。
上述新增項目,是黔酒為達成“十四五”目標而來。可以預見的是,2022-2025年,貴州省白酒產能將迎來大提速,對醬酒產業和黔酒格局均有重要影響。
01、醬酒下半場,黔酒大擴產是什么命題?
自天津秋糖以來,“醬酒遇冷”“醬酒下半場”話題漸起,醬酒就此進入了平穩發展期?
并不是。行業觀察人士認為,“醬酒的渠道降溫,并不代表消費端的低迷,就目前情況情況看,醬酒消費端熱度處于正向增長。未來不排除醬酒會開啟新一輪高增長。”
“醬酒過渡到了理性階段,F今白酒業正在向名酒集中,名優企業之間的競爭,仍以產能為核心武器之一。”該人士表示,醬酒產能大擴張或說明醬酒還有更大上升空間。
對于醬酒頭部企業,產能仍然非常重要。知名醬酒專家權圖稱,調研任何醬酒企業,產能都是他們關注的第一標準,因為“它是醬酒未來很重要的門檻”。
權圖此前還多次表示,醬酒熱發展至今,5000噸是未來主流醬酒產業的生產能量,否則難以生存;若是沒有2萬噸以上的醬酒生產和儲備能力,就沒有參與主流醬酒競爭的資格。
2021年,醬酒熱下,貴州白酒企業曾出現一輪急速大提產。茅臺、習酒、郎酒、國臺、珍酒、安酒、金沙和貴州醇等醬酒企業紛紛上馬擴產項目。
從新《通知》看,國臺、勁牌、珍酒、安酒等酒企在“十四五”還有更高、更大的擴產項目。這說明未來一段時間,擴產仍是頭部醬酒的重點工程,可能預示了醬酒的新一輪繁榮。
另一方面,“挑大梁”的頭部醬酒酒企,以產能提升市場競爭籌碼,在推動醬酒產業向名酒化、頭部化集中。
02、60萬噸+,黔酒占據白酒前三穩了?
黔酒本輪產能大擴張,或給行業帶來新的格局重構。
這些年,黔酒變化確實很大。從茅臺的白酒行業引領,到習酒、國臺和金沙等品牌崛起,再到“黔酒中國行”打造整體影響力和知名度,貴州白酒借助醬酒熱實現高速發展,也將自身行業地位推動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與川酒、豫酒、魯酒、鄂酒等白酒省區相比,如果說黔酒還差一點,那可能是產能還有點落后、不夠大。2020年數據顯示,四川白酒以367.6萬千升位居行業第一,河南、湖北、北京、安徽,分別以66.4、35.9、34.1、28.2萬千升的年產量規模,位列2020年“全國白酒產業五強”。貴州白酒當時以26.62萬千升排名第六。
但隨著行業變化和醬酒熱潮,這份榜單排名在變化。2021年,貴州省白酒產量34.81萬千升,正在邁過安徽、北京居于第四。倘若隨著產能擴張順利,黔酒將達到60萬噸+規模,無疑沖刺前三,甚至“坐三望二”,成為僅次于川酒的重要白酒一極。
值得注意的是,黔酒產能大規模擴容的背后,是近年來國內白酒產量的連續下降。
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白酒產量從2016年的1318萬千升下降到2019年的785萬千升,下降幅度高達40.4%。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釀酒企業白酒產量為740.7萬千升,同比下降2.5%,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也從2017年的1500多家,減少至1040家。
此消彼長之下,可以預見在白酒縮量,集中化趨勢加強的當下,貴州白酒體量持續增大,不但將打開醬酒品類市場發展的想象空間,也有望重構整個白酒產業發展格局。(原標題:30萬噸擴產計劃落地,黔酒產能入“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