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混改的“天時與地利”
從上述信息來看,2017年,汾酒的混改將進入加速階段。為何會是2017年呢?
眾所周知,近年來,深化國企改革,一直是中央所強調的核心工作之一。2017年,該項工作在政策層面在繼續深化之中。
2017年1月12日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部署了年內國企改革7大重點,其中在混改方面,要求:深入推進公司制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積極探索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改革,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支持中央企業間、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間交叉持股。
大力推進改制上市工作,力求包括集團層面在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所突破,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抓好10家中央企業子企業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試點。
同時,繼續推進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拓展授權內容,加大授權力度,積極探索有效的運營模式。
圍繞國家層面的部署,不少地方也已經進入國企改革的加速期,這一點從近期地方政府“兩會”對混改問題的重視可見一斑。
在諸多媒體對2017年地方“兩會”的報道中,均重點提到了混改。其中,福建、北京、青海等力推員工持股試點,甚至北京還直接敲定了6家員工持股試點企業;上海、云南、新疆、吉林等地則積極推進市屬企業上市及資產證券化。
東北地區及中西部地區混改也進一步提速。
而有媒體報道,山西省政府方面公開強調要更多地在資本層面下功夫,特別是要用好用活18家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平臺,大力推動國有資源資產化、資本化、證券化。并要求省內18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今年開始每年都必須在資本市場上有動作。
有行業人士認為,2017年,國企改革將全面進入落實階段。
而對于汾酒來說,是山西省重點國有企業,2015年,衡水老白干混改通過,并在2016年取得優異成績,2016年,大型國有企業五糧液混改也開始落地推進,這些均給了汾酒以一定的借鑒與經驗。
“2016年,汾酒通過改革和調整,其起勢狀態非常明顯,目前的汾酒處于天時地利人和的狀態之中。2017年,對于混改來說,是很好的時節。”有業內人士分析道。
汾酒混改的“人和”因素
汾酒混改傳聞傳出已久,所以,對此,微酒記者曾在業內做過大量采訪。
采訪中,微酒記者注意到,酒商及業內人士對汾酒的此次混改充滿期待。汾酒經銷商一致認為,如果參照五糧液或者衡水老白干的做法,無疑將極大增強企業管理層及核心經銷商的積極性。在營收及成本控制方面將做得更好。
而微酒認為,汾酒此次如果能夠混改成功,將是重大的利好,因為汾酒的彈性空間最大,作為曾經的“汾老大”,此舉無疑是汾酒新的改革發展的大機遇,也體現了其掌舵者李秋喜的戰略高度。
在酒行業,李秋喜一直被稱為是在戰略上具有創新基因的戰略家,自上任以來,屢屢抓住戰略機遇。
在上任一開始,就通過品牌升級和產品升級,憑借推出青花瓷,將汾酒從一個均價百元的地方酒價格提升到次高端價位帶上,復興了汾酒作為清香型老大的全國名酒地位,使得汾酒的收入和利潤大幅度上升。
雖然近三年以來,汾酒與其他品牌一樣,進入了深度調整期。但是,從2016三季報來看,即使山西省內經濟形勢依然未見明顯好轉。
但是,汾酒已經迅速完成調整,開始了復蘇性增長之勢:1-9月,實現營收34億元,增長10.5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51億元,同比增長23.52%。
高增長是汾酒在2016年呈現出來的特點。微酒記者也注意到,今年的汾酒有了不少新動作。
產品結構上,汾酒明確了青花、老白汾以及玻汾三大核心單品。除了大力度聚焦這三個單品進行投入外,不斷對開發產品進行調整也被業內看做是對三大單品的保駕護航。
營銷上,今年采取了價格管控、產品分級費效、客戶分級管理、穩步聚焦山西、環山西,選擇6-12個地級市場作為樣板市場,逐步推進市場布局等舉措,穩扎穩打、務實扎實是今年汾酒呈現在業界面前的形象。
而在品牌打造方面,微酒記者注意到,直接面對消費者,持續開展品牌傳播活動是這兩年汾酒的重頭戲。得消費者得天下,汾酒在低調而持續的進行中。
如果此次順利完成混改,已經調整到位,走上健康發展軌道的汾酒,無疑將迎來新的動力與新的機遇。
也就難怪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酒類大商們頻頻向微酒記者提及汾酒的再次起勢,認為,必須抓住該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