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2017年高端白酒及次高端白酒市場的全面復蘇,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名酒板塊在這一年賺得缽滿盆滿。
數據顯示,茅臺集團2017年共完成銷售收入764億元,同比增長50.5%,超年度計劃27個百分點;完成增加值664億元,同比增長43.5%,超年度計劃33個百分點;上交稅金256億元,同比增長37.6%,超年度計劃28個百分點。
據了解,茅臺2017年主要指標計劃均為近年來最高。
盡管如此,茅臺2017年各項經濟指標均遠超預期,堪稱近年來的最佳業績。
五糧液也傳出捷報。
2017年1月至11月,五糧液集團實現銷售收入732.8億元,同比增長10.9%;實現利潤總額134.5億元,同比增長42.6%。收入、利潤及增幅均創下近5年來最好水平。
隨著高端白酒重新進入上升發展周期,現金流日益充沛的白酒巨頭們紛紛加大金融布局,探索產融結合。
2017年7月,茅臺集團曾以內部會議形式,探討了成立茅臺金融控股公司,并組建茅臺資產管理公司的相關事宜。
隨后在2017年12月1日,茅臺集團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參與籌建成立貴州茅臺集團資產管理公司的議案,并確定出資規模為4億元。
在此之前,茅臺集團旗下金融業務已涉足保險、基金、銀行、金融租賃等多個領域,擁有財務公司、基金公司、租賃公司和華貴保險4四家金融公司,并投資參股了貴州銀行、貴陽銀行等金融企業。
隨著茅臺集團資產管理公司成立,茅臺的金融版圖將再次擴張。
在茅臺的規劃中,金融板塊被視為實現“千億茅臺”的重要支撐力量。
根據茅臺集團“十三五”規劃,其金融業務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含稅)150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15.17%;實現利潤39.4億元,占利潤總額的10.83%。
當前顯露金融野心的還有五糧液。
2017年12月18日,五糧液集團董事長李曙光對外透露,將在適當時機組建五糧液金融控股集團,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快五糧液在金融領域的布局,為五糧液主業提供一個堅強的金融支撐,并表示將“在‘十三五’期間再造一個金融五糧液”。
對于現金流充沛且上下游關聯產業眾多的茅臺、五糧液而言,通過股權投資等金融手段,將傳統主業中積累的大量現金流高效利用,涉足相關產業及業務,在傳統主業之外構建新的增長平臺,是快速做大規模的有效途徑,因此,金融業務在兩家巨頭企業的“千億”規劃中都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
除茅臺、五糧液外,瀘州老窖、洋河等名酒企業在金融領域的成長性也不容小覷。
作為較早啟動金融布局的名酒企業,瀘州老窖集團和上市公司合計持有華西證券約35.65%股份,同時持有瀘州銀行22.09%股份,均為第一大股東。
目前,華西證券IPO已獲批,瀘州銀行也準備赴港IPO,一旦這兩家公司成功上市,瀘州老窖將同時坐擁兩家金融上市公司,未來不排除進一步發力金融布局。
而據洋河股份2017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總資產396億中,含有貨幣資金17億、1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6億、其他流動資產107億(理財產品)、對外投資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20億。
也就是說,洋河僅保留了17億的現金和銀行存款用于日常運營,而把超百億的巨額資金用于理財、投資等項目。
由此來看,管理層及核心員工持股比例高達24%的洋河股份,在充分運用金融平臺提升資金利用水平方面,擁有更多體制優勢,未來不排除在金融板塊有進一步動作。
眼下正是名酒企業布局金融板塊的一個有利時機。由于名酒的產融結合主要仍立足于產業鏈條上下,產業形勢與金融發展憂戚相關。
當前伴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復蘇和消費升級,名酒板塊迎來強勢回暖,產業重新進入上升發展周期。
在這種情況下,名酒產業生態圈內的金融需求正處于蓬勃階段,發展前景向好,未來金融板塊很可能會成為名酒發展的第二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