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貴州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在貴陽開幕。會上,貴州省代省長李炳軍在發言中表示,在狠抓傳統優勢產業挖潛升級方面,將發揮貴州茅臺領航優勢,打造貴州醬酒品牌梯隊。
就在會議開幕前兩天,遵義發布“十四五”規劃建議,將以茅臺為引領,加快培育一批百億產值、千億市值的白酒企業,打造以茅臺集團為航母的世界醬香型白酒企業艦隊,壯大白酒產業集群。
短短三天內,貴州兩次在重大會議上對白酒產業提出建議與要求,足見貴州政府對茅臺集團,以及對整個醬酒產業的重視。
從當下的市場趨勢與貴州得天獨厚的釀造條件來看,醬酒的確大有可為。
近年來,在“茅臺熱”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逐漸接受了醬香酒的獨特口感,隨著市場培育工作的不斷深入,其天然具備的稀缺屬性也極大滿足了消費者的稀缺心理,從而真正從“品牌熱”轉向了“品類熱”。
數據顯示,2019年,醬香型白酒產能約55萬千升,實現銷售收入約1350億元,同比增長約22.7%;實現利潤約550億元,同比增長22%。醬香型白酒以占白酒業7%的產能,實現了21.3%的銷售收入和42.7%的利潤。
與此同時,在以茅臺為首的一眾貴州醬酒企業的努力下,市場也幾乎形成了離開赤水河就釀不出好醬酒的消費心理。這也意味著,相比其他產區,貴州出產的醬酒擁有著強大的背書實力。
另一方面,市場對醬酒的追捧也催生了一系列亂象,比如一些低端串酒打著正宗醬酒的旗號,賣著高價,不僅欺騙了消費者,也影響了正規醬酒企業以及醬酒品類多年來在市場上建立起的好口碑。
在微酒看來,這一輪的醬酒熱固然能帶動醬酒品類發展,但如果都帶著看熱鬧心理“一哄而上”,極有可能演變為“一哄而散”,不利于醬酒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