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混改”熱潮來了。
2014年12月1日,被稱為白酒行業首單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正式落地。據老白干酒業公告顯示,擬通過非公開發行股票3500萬股,共有5家投資者參與此輪增發。此前,貴州茅臺、山西汾酒、沱牌舍得、劍南春等酒企先后傳出欲改制的消息。
自嚴控“三公”消費的政策出臺以來,一線白酒企業茅臺、五糧液等以及二線白酒企業中的山西汾酒、水井坊、沱牌舍得、酒鬼酒等業績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下滑,白酒行業一度陷入了寒冬。
2014年11月,國家發改委會同商務部等部門對《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行了修訂,大幅縮減了限制外商投資產業條目,“中方控股”條目數從44條減少到32條。其中,“名優白酒須由中方控股”一條的取消,意味著外資也可參與白酒行業的整合。
“白酒行業并非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是經濟改革很小的一方面。無論是民營控股,還是國有控股以及外資控股,只要有利于企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就行。”沱牌舍得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周健對記者說。
但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認為,白酒混改沒那么簡單。他對記者說:“目前,國家層面的具體混改方案尚未公布,許多具體政策不明確。”
這也讓很多酒企對混改持觀望態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告訴記者:“許多酒企擔心混改之后,在法律上是否有保障。因此,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應該允許企業試錯,要有相關法律法規來保障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企業的權益,規范相應的責任和義務。”
此外,白酒企業90%為中小企業,且多為地方國企,很難平衡各方利益。九里春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作權對記者表示,混合所有制改革牽扯到方方面面利益,從公司主營業務很難推進混改。例如,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酒企的混改都是從銷售公司開始。嚴格意義上講,這并未進入混改的實質階段。
李佐軍認為,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來辦事,應該由企業自主地決定去混合還是不混合,混合主體比例占多少,以什么樣的方式混合。應該由競爭力較強的那一方來決定是否在混改企業中占主導地位,這才符合市場經濟的效率原則和公平原則。
他強調,不同行業的混改應根據各個行業的實際情況,以及企業情況來決定,避免“大躍進式”的混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