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籌備澳大利亞子公司期間,9月5日,威龍宣布因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的重大事項停牌。隨著9月12日定增公告一出,威龍吸引高管、經銷商、業外投資者參與投資的澳大利亞原酒加工項目的計劃正式對外披露。
據威龍公告顯示,本次定增,威龍擬發行1802.34萬股,募集資金金額不超過6億元,用于“澳大利亞6萬噸優質葡萄原酒加工項目”。募集資金到位后,威龍葡萄酒(澳大利亞)有限公司將司購置土地,建造生產車間,購置并安裝壓榨機、發酵罐、貯酒罐等釀造葡萄酒的相關設備以及輔助設施。
相較于IPO時的募資總額,此次加碼澳洲原酒加工,威龍完全稱得上是“大手筆”。
“大手筆”的背后,是威龍對于布局海外原酒加工戰略的樂觀預期。在本次發布的公告中,威龍方面表示,澳大利亞具有優質釀酒葡萄生長所需的氣候、土壤、光照等自然條件,且當地釀酒葡萄的原料采購成本較低、品質較高。該項目的實施,有助于釀造出更高品質的葡萄酒,提高企業競爭力。可見,加碼海外原酒加工已經成為了威龍經營戰略的重要組成。
葡萄酒專家王德惠在接受《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微信:huaxiajiubao)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市場的發展,葡萄酒企業的競爭已經轉向了對原料的競爭”。他指出,威龍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在海外原料的生產加工上頻頻發力,正是從產地政策、稅收政策及產品生產成本等諸多方面綜合考慮所得出的結果,“更具性價比的優質原料才能支撐企業未來的市場的迅速擴張”。
“有機創導者”能否“不忘初心”?
一面是對海外原酒的“高歌猛進”,另一面則是國內有機葡萄酒項目的戛然而止。這樣的戰略騰挪不禁令人思考:威龍的有機之路近況如何,未來的威龍還會在有機的道路上走多久?
作為國內最早進行有機釀酒葡萄生產與加工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與示范企業之一,威龍在業內率先形成了形成有機釀酒葡萄種植與加工技術體系,并長期在有機葡萄酒生產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威龍也一度將其作為主打賣點。
數據顯示,2015年,威龍有機葡萄酒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構成達38.58%,僅次于傳統葡萄酒品類(54.03%)。深耕有機細分市場多年的威龍已在業界樹立了其“有機葡萄酒創導者”的品牌定位。
不過伴隨著國外進口酒的不斷沖擊,以及新興電商渠道的迅速發展,有機葡萄酒市場迎來了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刻。王德惠在采訪中對記者表示,有機葡萄酒這一細分市場的發展目前仍有待成熟,消費者對于有機葡萄酒還未形成更為清晰的認知。
與此同時,品牌越來越冗雜的葡萄酒市場也對威龍通過有機破局的戰略提出了挑戰。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威龍開始主打“有機”概念,此后的2011至2013年,威龍葡萄酒營業收入分別為8.36億元、7.98億元、7.11億元,呈逐年下降之勢,其凈利潤則從2011年的1.17億元下滑至2012年的8497.54萬元,次年更是下滑至3541.07萬元,下滑幅度達到58.33%。
此外,威龍在品牌經營過程中也未能達到預期。2013年,有媒體曝出威龍有機葡萄酒原料種植期間使用化學農藥和花費,不符合有機產品標準。這也使得威龍有機葡萄酒的品牌形象收到影響。
王德惠對記者表示,威龍經營有機葡萄酒多年,有著良好的生產基礎。“有機葡萄酒大的戰略考量并沒有問題,未來威龍也不會放棄這一品牌優勢”,王德惠指出,“但在未來,威龍仍需要在產品銷售環節做好落地,推動這一細分市場的不斷完善。如若有機葡萄酒成為新的市場熱點,占據先發優勢的威龍自然會成為市場和行業的領先者”。
由此可見。從國產有機葡萄酒到放眼海外原酒生產,威龍借力海外上游優勢資源實現突破的戰略思路已躍然紙上。而不斷壯大的威龍是否會反哺“有機”的基業,還有待市場和時間的進一步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