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業內人士表示,去年11月份,茅臺的批發價只有980元每瓶,而到了12月21日當天,批發價就已經漲到了1050元。在終端市場,茅臺零售價已經突破1150元每瓶。
除了茅臺、五糧液漲價外,記者也注意到,瀘州老窖也把國窖1573調整為740元/瓶,直接上漲了80元,提升幅度約為12%。
莊恵森認為,各白酒企業打出限量銷售的措施正好也臨近春節,此時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這就會出現貨源緊俏的情況,而漲價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一種現象。
據了解,在去年的經銷商大會上,茅臺集團公司主要負責人表示,2016年茅臺集團預計實現總銷售額502億元,同比增長19.5%;實現利潤243億元,同比增長6.9%,上繳稅金188億元,同比增長23.2%,資產總額1350億元,同比增長23.5%。
記者也注意到,茅臺酒在市場上的銷售價格不斷上漲的同時也帶動了A股市場,其股價也“如日中天”。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月6日收盤,除去停牌的股票,A股共有16只過百元的股票,貴州茅臺以收盤價350.76元/股傲視群雄,是A股唯一的超過300元的股票。
業內分析認為,2017年,白酒市場還會繼續回暖,酒企嘗到了保價控量的甜頭,今年會將保價控量進行到底,更加精準控制渠道的價格杠桿、庫存杠桿。
寒冬下的品牌效應
酒企調整了戰略措施后,在去年中旬,以茅臺為首的白酒也迎來了價格上漲,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白酒行業會回暖呢?
“雖然茅臺等白酒近期表現不錯,但這并不表示整個行業的全面復蘇。”優品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健昆認為,此輪白酒的復蘇分化較為明顯,白酒行業品牌效應逐步顯現,上市龍頭公司先于全行業復蘇得益于調整銷售戰略。另外,當前很多小酒廠、沒有品牌的公司依然處于行業低谷期。
這也意味著,白酒行業發展格局已改變。一方面,相對較大的白酒企業因品牌影響力迅速占領市場份額,因此也能獲得可觀的利潤。而中小型酒廠因品牌影響力等方面處于弱勢,仍然處在“過冬期”。
有分析文章指出,當前白酒產業復蘇跡象不明顯,僅僅是遏制了下滑趨勢,目前宏觀環境下對白酒行業的壓力有增無減。品牌效應大大增強了高端白酒抗衰退的能力,隨著渠道庫存的快速下降以及限產保價策略的執行,目前高端白酒的供需格局已經較為穩定,以貴州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白酒可能已經處于復蘇的過程之中。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2018年會慢慢變成橄欖型,中間粗、兩邊尖,這說明中小品牌未來將進入劇烈的洗牌,而導火線是去年包括玻璃、紙箱、原材料、輔料、物流和人工等成本的漲價。
中研普華研究員譚小龍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當下,白酒的主要消費者年齡層次開始上移,年輕消費群體培養不到位,很多年輕消費者在酒類的選擇上已經出現了多元化選擇,白酒市場需求在年輕的消費群體中將會被啤酒、葡萄酒等酒類所分流。
譚小龍預測,未來五年,老一輩消費群體將會逐步退出市場,主導市場的年輕消費群體則被分流,因此白酒未來五年想要繼續快速增長很難。
莊恵森也認為,當前在酒類市場中,白酒競爭較為激烈,主要受到政策限制、國內紅酒及進口紅酒的沖擊。當前,紅酒無論是從養生還是保健都已經得到了大眾認可,因此未來幾年,白酒行業發展依然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