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五糧液花幾年走出調整期,已經難以望茅臺項背。
每一次行業下挫,都是發現真正強者的絕佳機會。潮退后,裸泳者終將現身。
近些年,貴州茅臺一直在重申自己“國酒”的地位,銷售一騎絕塵,甚至一度成了“收藏品”和“硬通貨”。
五糧液在產品線上的混亂,正好給了堅持高端定位的貴州茅臺一個彎道超越的機會。
2015年和2016年,五糧液高價位酒(五糧液為主)均占白酒板塊業績的76%左右,中低價位酒占24%左右。
而貴州茅臺,2014年-2016年茅臺酒(高檔)占公司營業收入的97%左右,系列酒(中低檔)只占了一丟丟。
有了品牌溢價和終端銷售,自然能獲得更高營收和利潤,茅臺酒的毛利率超過90%,而五糧液為75%。我們總不能怪茅臺酒太“暴利”吧?
品牌混亂,旗下幾百個產品系列
消費終端一般所說的茅臺和五糧液,其實是指“飛天茅臺”(普茅)和“普五”這兩款大家所熟知的產品。在主品牌之外,兩大酒王都有些子品牌,即所謂的系列酒。
貴州茅臺的系列酒,包括茅臺王子酒、茅臺迎賓酒等,但體量很小,2014年-2015年每年占3%左右的份額,2016年之后略有升高。
但是,五糧液的情況就有點復雜了。
五糧液旗下的品牌以五糧液為主,交杯牌五糧液、五糧液1618、五糧液低度系列為輔,五個個性化品牌為補充,另外還有五糧液的諸多系列酒品牌。
正是因為品牌線太過混亂,五糧液和五糧液集團近些年也開始清理部分系列品牌。2016年,茅臺至少清理了15個總經銷品牌,清理產品300多個。
即使到現在,五糧液旗下的品牌系列,仍然多得讓人眼花繚亂。
斑馬消費偉哥在五糧液官網發現,其旗下的產品系列多達124個,這124個系列下面到底有多少種產品,難以計數。
五糧液集團控制的另外兩家酒業公司,生態釀酒有限公司和保健酒有限公司,分別有23個產品系列和14個產品系列。
這種混亂的品牌狀況,極易影響五糧液的品牌美譽度,比如說五糧液旗下的“四方見喜”和“錦上添花”兩個品牌,因違規宣傳和違規招商,被公司終止。
另外,還容易造成內部的無序競爭,比如說,五糧液集團旗下多個公司都有“古色金香”系列,而上述提到的“四方見喜”和“錦上添花”,包裝直接仿制了五糧液的核心產品“普五”。
更嚴重的是,這些品牌一旦經營不善,還會直接拖累公司的業績。
五糧液近年一樁涉案金額過億的借款訴訟,就直接與瀏陽河酒業有關,此前瀏陽河酒業乃是五糧液的聯營企業。
五糧液多元化,茅臺立足酒業集團
白酒企業到了一定的規模,獲取了大量的利潤,總要做一些投資業務,用錢生錢。
貴州茅臺及茅臺集團也偶有金融、地產、基建方面的投資,整體來說,還是立足于酒業集團,除了茅臺和習酒,旗下還有葡萄酒集團和保健酒集團。
而五糧液則走了一條徹底的產業多元化的路線,涉及塑膠、玻璃、藥業、化工等多個行業。
五糧液集團旗下的主要公司包括普什集團、環球集團、圣山莫林實業集團、安吉物流、海大橡膠等,另外還有五糧液和宜賓紙業兩家上市公司。
根據兩家集團的對外披露,2017年茅臺集團的營業收入預計突破600億元,而五糧液預計將超過800億元。
盡管目前五糧液的市值僅為貴州茅臺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五糧液集團旗下的多項資產,已經成為了行業或區域龍頭,待這些公司陸續上市或注入上市公司,其未來亦不可估量。
也就是說,在茅臺跳過五糧液直接參與全球酒王之爭的時候,五糧液“把雞蛋分散到多個籃子里”。
白酒座次之爭,除了是品牌和銷售之爭,同樣也是資產之爭。
洋河股份一直在沖擊五糧液白酒老二的位子,把瀘州老窖也甩開了很遠。但隨著瀘州老窖持股的華西證券和瀘州銀行陸續上市,其身家也會水漲船高。
所以說,五糧液和茅臺之爭,遠未到可以排出座次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