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中國固態白酒原酒產業2016年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全國各大酒企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會議。
中國原酒呈現出五大特點
會上,中國酒協秘書長宋書玉主持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
宋書玉率先就原酒現狀展開分析。他指出,中國原酒呈現出五大特點:
一、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售價低、競爭激烈。據統計,目前包括無證企業在內約有1萬多家,證照齊全的約有8000多家。
二、產區集中,原酒生產企業主要在四川、貴州、江蘇、山西、山東等地。
三、香型種類少,主要是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等香型的酒。
四、產能過剩余,但優質固態原酒卻比較少,優質固態原酒屬于稀缺資源。
五、缺乏大型原酒生產企業,能保障品質和產量穩定的企業不多。
出臺原酒標準,推進行業發展
宋書玉表示,中國酒業協會固態白酒原酒委員會(以下簡稱原酒委員會)將出臺《固態發酵白酒原酒產品標準》和《固態發酵白酒原酒生產規范》,并攜手四川發展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原酒基金)等機構,實現對原酒產業的規范與推動。
據悉,此次出臺的標準與規范主要是為了達成以下目的:
首先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激發白酒產業活力,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其次是從源頭抓起,提高產業集中度;再次是集中行業的人才和技術優勢,進而提高原酒的產品質量;第四,實現產品技術升級、裝備升級,進而滿足消費者升級的需求;第五,提高對優質原酒企業的扶持力度,打造大原酒品牌;第六,建立第三方平臺,提升對原酒生產企業的服務能力。
原酒委員會工作分五步走
在中國固態白酒原酒質量標準研究與開發簽約儀式后,原酒委員會秘書長甘權就原酒委員會2016年工作規劃作介紹。稍后,原酒委員會理事長、原酒基金董事長謝明也就原酒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原酒基金業務模式及優勢等做詳細介紹,并和與會嘉賓廣泛討論。
謝明表示,在2016年原酒委員會的運作思路為:
一、聯合政府、金融機構、原酒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打造四川發展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原酒基金)。據悉,原酒基金由瀘州市人民政府與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興業銀行共同出資,采用“有限合伙制”原則組建,原酒基金總規模30.15億元,其中基金首期出資14.07億元,二期出資16.08億元,原酒基金存續期限7年,其中5年為基金運營期,2年為基金退出期;
二、用金融手段幫助中小型企業按標準來規范生產,在升級中獲得提升;
三、建立質量溯源體系,滿足消費者升級需求,并由酒檢中心出具溯源報告;
四、強化原產地概念,打造中國優質原酒原產地品牌;
五、向固態原酒生產企業提供市場資源和社會資源幫扶,實現上下游一站式服務。
原酒基金具備三大優勢
據謝明介紹,原酒基金具備三大優勢:第一,是按標準執行,具備客觀性;第二,具備極強的資源整合能力;第三,具備較高的金融服務能力。
原酒基金運營按四大板塊部署
謝明進一步闡述了原酒基金的四大業務板塊,即原酒收儲與銷售、白酒金融、原酒交易平臺、技術服務。
其中,針對原酒的收儲與銷售,他提出原酒基金將推行準入制度:“我們的目的是做大做強固態原酒產業,所以資源會更加傾向于有發展前景的企業。”
據悉,進入原酒基金的企業,首先是具備一定規模、資質和信用的固態原酒企業;其次是要通過國家酒檢中心和基金30多人技術團隊的雙重質量審定。對于以調味酒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將優先享受原酒基金的各項服務。記者獲悉,目前,四川瀘州80%的調味酒企業已經納入了原酒基金管理。
記者獲悉,在今天的會議上,將就《固態發酵白酒原酒產品標準》和《固態發酵白酒原酒生產規范》意見征求稿進行討論,并在1月31日由中國酒業協會對外正式公布;在今年6月前完成對各相關生產企業原酒取樣工作,爭取下半年將原酒生產企業的原酒產品指紋圖譜數據庫初步建成;今年6月之前,將起草完成委員會《固態白酒原酒合格供應商準入制度》,同時擬定《固態白酒原酒產品生產追溯制度》,并將追溯體系納入準入制度中,通過準入制度的實施,建立有效的進入和退出機制,對委員會理事單位實行動態管理原則。
酒城瀘州成立原酒股權基金“救市” 原酒企業的調整之路還很長
2015年11月26日,總規模30.15億元的四川發展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下稱“原酒股權基金”)落戶酒都瀘州。瀘州市副市長曹勇表示,四川省的原酒企業,受行業形勢低迷的影響,市場銷售疲軟,資金回籠乏力,原酒企業的資金比較緊張,瀘州作為全國重要的原酒生產區,受到的影響更為深刻、更為劇烈,企業在資金的需求上更為迫切。
本次成立的原酒股權基金最大亮點是,為原酒提供抵押貸款等金融服務,這也是國內首只以純糧原酒為投資標的的基金;鹩膳d業銀行成都分行作為優先級投資者投入20億元,四川發展下屬全資子公司四川三新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瀘州市興瀘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瀘州老窖原董事長謝明出任原酒股權基金董事長。
原酒,主要指純糧發酵酒,發酵后的酒精度能達到60%~65%,之后,通過勾兌后,成為品牌酒。不過,這個行業一直存在貸款難問題,原因之一是銀行無法對原酒資產進行評估。一位接近原酒股權基金的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原酒企業小而亂,標榜固態純糧發酵的原酒經常會摻入一些液態發酵的白酒(俗稱“食用酒精”),而銀行無法對此做出鑒定。在行業下滑下,原酒銷售受困,一些白酒產區的原酒企業,甚至出現因資金回籠乏力,當年原酒無法投糧,停止生產的現象。
曹勇坦言,2012年下半年以來,白酒進入調整期,白酒的利潤、銷售呈現相對大幅下滑的趨勢,白酒產業的發展陷入了瓶頸。瀘州作為全國重要的原酒生產區,受到的影響更為深刻、更為劇烈,企業在資金的需求上更為迫切。瀘州,白酒的產量占了全中國白酒產量的七分之一,銷售收入也占了近七分之一,銷售與份額占四川省近二分之一。
30多億元的投資基金對原酒行業的幫助有多大?謝明坦言,原酒股權基金要做的肯定不會是漫天撒花,“30億元如果家家都投就像下毛毛雨,投資基金要做的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所以未來的標的是扶強扶優。”據了解,目前瀘州有中小酒企700多家,謝明表示,目前大概看了100家,但基本已經囊括了未來投資的對象。
宋書玉表示,在這輪調整中,白酒的集中度會逐漸提高。目前,國內有白酒生產企業約21000家,其中約7300家擁有生產許可,其余約12000家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這些小企業,主要集中在優勢產區周邊,比如瀘州、遵義,其中四川省、貴州省分別有約5000家及約4000家這種小企業。未來產業集中度提高,原酒企業在調整中面臨的困難更多,這一方面是由于原酒企業的社會分工沒有得到客觀認可,優勢產區的作用也沒有得到體現,“原酒企業的調整之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