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非黑地(Swartland),一場新的葡萄酒革命正在上演,一群年輕而又富有激情的釀酒師們正打破傳統,意欲建立一個新的葡萄酒王國。
近些年,在普敦省(Cape Town),包括斯泰倫布什(Stellenbosch)、弗蘭谷(Franschhoek)以及康斯坦提亞(Constantia)在內的葡萄酒產區開始演變成為葡萄酒旅游之地。這些產區擁有大農場,并且大批量生產果味突出、口感強勁的葡萄酒,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往。在開普敦省以北100公里的地方,僅需花費一個小時車程就能抵達的萄酒產區——黑地,如今也是游人絡繹不絕。面對如此狀況,當地的釀酒師們呼吁:我們的葡萄樹需要的是養分,而不是過多的觀光巴士。
埃本·莎蒂(Eben Sadie)就是這些釀酒師中的一員。今年42歲的他曾是一名沖浪運動員。1997年,他初來黑地,因當地絕佳的風土條件便決定留下來定居于此。莎蒂先生解釋說:“當人們喝到一款葡萄酒時,首先想到的是酒莊莊園。而事實上,與葡萄酒品質相關,更多的是葡萄園的選址以及土壤,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風土。”他回憶起年輕時工作的那段時光,在歐洲一些優質葡萄酒產區,土壤賦予了當地葡萄酒明顯的地方風味、地域特色,這讓他印象深刻。莎蒂先生表示黑地同樣擁有優質的土壤,種植有大量的神索(Cinsault)、歌海娜(Grenache)、白詩南(Chenin Blanc)以及西拉(Syrah)等老藤葡萄樹。在過去的這些年,莎蒂先生和他的朋友們除了培植葡萄外,還在這片山地里種植了大量的橄欖樹和小麥。
包括埃本·莎蒂在內的南非新一代的釀酒們希望能夠打破以旅游業為依托帶動葡萄酒行業發展的傳統模式,不再大批量生產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所喜愛的酒體飽滿、酒精度高的新世界風格葡萄酒。澤維爾·迪迪埃(Xavier Didier)是一名來自法國的侍酒師,他表示這是一種反主流文化現象。過去,南非是以生產酒體飽滿、酒精度高的葡萄酒而出名。然而受法國羅訥河谷(Rhone Valley)風格葡萄酒的影響,新一代釀酒師們開始改變其葡萄酒風格。他們提前一個月采收葡萄,希望通過最少的人工干預方式,釀造出較少橡木風味且不會過甜的輕酒體葡萄酒。
2010年,黑地的獨立生產酒商聯合組織了一場名為“黑地革命”的年度交易會,如今這個交易會已在業界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
過去,南非以大批量生產廉價酒而被消費者所知。一瓶優質南非葡萄酒也只能賣到700蘭特(rand)(折合500多人民幣)。“現在我們正在改變這種糟糕的局面,我們希望消費者了解南非優質的葡萄酒,讓大家在品嘗我們的葡萄酒之后,還會繼續購買我們的葡萄酒,成為我們的忠實客戶。”莎蒂酒莊負責人克里斯·馬利諾(Chris Mullineux)說道。今年,莎蒂酒莊榮獲了南非葡萄酒指南(John Platter South African Wine Guide)所評選的“南非年度酒莊”稱號。(編譯/Sa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