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又撒“酒瘋”了,上周五,貴州茅臺創出歷史新高。股王發威,酒價也不式微。這不,公司自2018年起適當上調茅臺酒產品價格,平均上調幅度18%左右。業內甚至預測,茅臺門店售價將逼近2000元。都說茅臺是一本萬利的“印鈔機”,是大盤的“發動機”,這茅臺,到底是用來喝的,還是用來炒的?
春節馬上到了,又到了白酒市場銷售黃金季節。所有白酒企業都要爭奪市場,誰也不想將市場拱手相讓。于是,白酒市場又開始撒“酒瘋”了:一批白酒為了顯示自己的尊貴,開始陸續宣布提高價格;一批白酒加入到電視購物大戰之中;還有一批白酒開始嘗試著“敲開政府大門”。
這些白酒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依然走高端路線,用所謂的大品牌,換取自己的大利益。走高端路線并非完全錯了。但是,如果想依靠高端路線,想依靠價格“居高臨下”搶占市場商機,也是打錯了算盤,到頭來未必能夠“吉祥如意”。
隨著反腐倡廉的深入,隨著官商關系的疏離,白酒市場這幾年都處于銷售低谷期。盡管說,一些白酒品牌依然抱著“巨額廣告”投入大腿不放,然而由于市場理智回歸,再想在白酒市場實現一本萬利,也是難上加難了。白酒是用來喝的,只是靠炒作,很難獲得更大市場。
一方面是,公職單位的禁酒令越來越嚴格。僅僅是最近這段時間,全國至少有七八個省發布了“完全禁酒令”,所有公務活動都不允許喝酒。而且,從趨勢來看,其他省份也在陸續跟進。以往的時候,高端白酒,主要的銷售渠道之一,就是公職單位,到了如今依靠公職單位這個渠道銷售高端白酒,幾乎是沒有可能了。在機關作風轉變面前,白酒企業必須要理智知道,拯救白酒的不可能再是“大吃大喝”。
一方面是,以往的時候,高端白酒另外一個銷售渠道是請客送禮,很多價格昂貴的白酒,被生意人購買了送給掌握權力的人。而如今只要一到逢年過節的時候,查處的就更加嚴厲了。給掌握權力的人送高端白酒的路子也是“此處無門”的境地。不難看出,這個路子也被堵死了。
高端白酒的市場就這樣萎縮了。這個時候,要想拯救白酒市場,最好辦法就是放下身段,回歸到“酒是喝的,不是炒的”本位。說到底,白酒的出路在“百姓的餐桌”,而不在“腐敗的酒場”。只有讓價格低些再低些,才是白酒該走的“群眾路線”。讓群眾“喝得起”才有白酒市場的柳暗花明,提高價格,依靠炒作,或許是死路一條。
春節來臨,逆市漲價,白酒到底是用來喝的,還是用來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