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灘“新三板”
“推進新三板掛牌是我們的一個重要項目,但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希望用互聯網工具,投入更多資源,全面提升中國酒類產品的營銷流通效率,把公司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酒業航母。”在談到掛牌新三板時,郝鴻峰如是說。
為什么酒類流通企業樂于奔赴新三板?今年同樣瞄準新三板上市的華龍酒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翟山表示,華龍酒業是希望今年上半年融資額度已達300億元的新三板幫助它實現轉型升級的目標,華龍酒業將借助“新三板”完成自己的“二次創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當前推動我國經濟向前邁進的引擎之一,但對中小企業來說,它們的每一步前進都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隨著新三板的設立,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成為國家專門為中小企業開辟的融資渠道,能幫助中小企業實現“上市夢”。眾多中小企業還可通過新三板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新三板市場今年表現驚艷。上半年,以中小微為特點的新三板市場開始受到青睞,“吸金”能力也十分驚人。數據顯示,2013年新三板的融資額度僅為10億元,2014年融資額度就攀升至130億元,今年預計能達千億元,增長速度非常迅猛,并且目前已經成為國內掛牌公司最多的資本市場。
隨著投資者和企業觀念的變化,有些原本符合登陸主板或創業板條件的企業,也開始轉頭有意向掛牌新三板。券商人士分析,下半年新三板還會迎接一批優質標的。
自酒仙網成立以來,關于其上市的傳言一直沒有停止過。而將觸角伸向資本市場的酒仙網,當初曾選擇海外上市,但現在郝鴻峰非常慶幸后來沒走這條路。“很多赴美上市的公司都選擇拆掉VIE結構而選擇國內上市,酒仙網非常幸運,沒有選擇赴美上市走冤枉路。”
今年上半年,行業即在盛傳未能給出上市時間表的酒仙網將通過新三板年內上市。眼下酒仙網坐實這一傳言,郝鴻峰表示,他們選擇掛牌新三板,主要是看好國內資本市場。另外,酒仙網的市場和公司都在國內,國內消費者十分了解公司,所以選擇新三板掛牌,但其同時表示未來不排斥創業板上市。
這一想法與多數掛牌新三板的企業相似,對于已經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來說,登陸新三板只是公司發展的一個臺階,上市征途仍未完成,未來很可能會尋求轉板。
向“盈利”轉型
郝鴻峰向記者透露,酒仙網作為酒類電商的領軍企業,依然處于發展前期,并且“目前還未實現盈利”。
這一說法與酒仙網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的披露相吻合,這份酒仙網首次向外界公開的數據顯示,酒仙網2013年銷售收入達到8.64億,2014年銷售收入近16億,較2013年度增長82.5%,2015年一季度實現銷售收入5.46億,雖然處在酒類電商行業的前列,也保持了明顯的漲幅,但卻一直在虧損。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度一季度酒仙網分別虧損3.09億元、2.87億元、5329萬元,虧損程度在不斷收窄。
酒仙網目前已經逐步形成了五大業務板塊的布局,包括酒類商品的線上零售——酒仙網(B2C)、品牌運營綜合服務、即時服務——酒快到(O2O),互聯網定制品牌的打造,以及線上特賣——中釀酒團購(B2B)。其中,酒仙網從去年開始布局O2O業務,并且嘗試互聯網產品的定制業務,由于這些新興業務板塊尚在發展階段,還需要一定的消費者培育時間,會占用比較大的資金和資源,因而目前還未實現盈利。
讓酒仙網未能實現盈利的原因,恐怕還是酒類電商目前面臨的低利潤。公司2013年度、2014年度和2015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分別為17.14%、25.80%和22.31%。這樣一種毛利率與白酒相對較高的毛利率相比明顯偏低。
但酒仙網認為公司目前的虧損屬于“戰略性虧損”,因為專注一輩子只賣酒,酒仙網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一直把規模擴張和占據市場份額作為核心工作,做一些基于長遠考慮的戰略布局,并不斷創新商業模式,這還需要時間,消費者也有待開發和培育。
但從酒類電商行業看,飽受盈利困擾的不止酒仙網一家,酒類電商業績增長相對緩慢,整體毛利率偏低,加之受到行業調整影響,市場推廣投入大,賣酒業務低迷。有鑒于此,各個酒類電商紛紛通過各種手段提升盈利。比如說,1919高度整合資源,化物流、倉儲、人員、數據等成本為效益,而酒仙網也在加碼其他酒種業務,尋覓新增長點。
事實上,飽受盈利困擾的酒類電商也因盈利能力達不到登陸A股市場的要求,進而被擋在了上市路途中。而新三板對企業盈利能力要求較為寬松,又可以為企業贏取上市砝碼,無疑是酒類電商們上市的一道曙光。
酒仙網已經走到了創業第七年,基于投資和未來發展的考慮,通過登陸新三板,轉變企業競爭策略,一味“規模為王”而忽視盈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做大規模重要,盈利也很重要,酒仙網開始向盈利方向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