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2022中國醬酒品牌影響力TOP100榜單”在成都揭曉,貴州安酒品牌影響力位居第七位,與茅臺等品牌共同位列前十,“貴州兩大歷史名酒”的再度“同框”,引起不少同行熱議。
這是因為,同在貴州核心產區的茅臺和安酒,在歷史的發展足跡上有著經典的交集和相似。
貴州安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遵義人周紹成釀就出聞名一方的“安茅”。1951年,“安茅”與利民酒廠合并,二者共同促成了當地第一家國營企業的誕生。也是在這一年,貴州省仁懷縣人民政府陸續通過購買等方式,將茅臺鎮名氣最大、規模最大的三家私營酒坊合并,開啟茅臺的國營之路。
也因此,安酒與茅臺成為了貴州本地最早一批國營酒廠。去年,兩家酒廠都迎來了建廠70周年的重要節點,成為行業熱議的話題。
成為國營酒廠后,1955年,全國第一屆釀酒會議在北京召開。全國各省的36種樣酒一一上桌,酒香撲鼻。在這36種樣酒中,就有安酒的2種酒。
作為解放后第一次全國性白酒評比,大會評比規則嚴格,參與評比的白酒名稱嚴格保密。評委在既不知道品牌,也不知道產地的情況下進行盲評。最終結果揭曉,安酒的兩款產品評分80分以上,入選“甲級酒”,分別排在甲等第八名和第十七名。此次評選,另一款來自貴州的“甲級酒”則是茅臺。
行業普遍認為,此次評選奠定了茅臺與安酒“貴州兩大歷史名酒”的地位。
因此,茅臺和安酒此次在“中國醬酒品牌影響力TOP100榜單”上的再度“同框”,具有一種別樣的意義。實際上,近年來茅臺與安酒也都在各自戰略路線圖中不斷發力。
貴州安酒在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將堅守與變化相結合:一方面要堅守,堅守百年傳承的匠心;堅守為消費者釀一瓶講究好酒的初心;堅守醬酒這條優質賽道的決心。另一方面,要求新求變。隨著消費市場的變化,不斷將產品矩陣豐富化;隨著消費場景的變化,營銷方式更多元化。為了順應市場的快速發展,對合作伙伴和消費者提供的服務更專業化。為了順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團隊的應變力也要速度化。
從2010年安酒赤水酒谷開啟以來,到2017年又一輪大跨越式擴產,安酒著力夯實產能規模,精心提升產品品質,實現了“一年一大步、三年大跨越”的發展。
早在2020年,貴州安酒就擁有過萬噸的大曲醬香基酒儲備,并且年產優質高溫大曲超萬噸,制酒用曲100%自給自足。
今年,制曲從去年的2萬噸到4萬噸,投糧從去年的2.4萬噸到今年4萬噸,大幅度躍升,將實現公司本年度2萬噸以上優質醬酒的產能目標。
在不久的明天,安酒赤水酒谷將實現年產3萬噸大曲醬香制酒,6萬噸優質高溫制曲和18萬噸陶壇儲酒,這樣的綜合體量已經邁入高端醬酒的頭部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