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前三季度重慶啤酒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87 億元,同比減少0.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6 億元,增長19.91%;扣非后歸母凈利潤3.03億元,增長22.73%;EPS0.65 元。
結構升級帶動均價上漲近10%。前三季度公司實現啤酒銷量為75.64 萬千升,比上年同期80.59 萬千升減少了6%(扣除關停酒廠因素的影響,銷量同比增長2%),均價上升6.32%,考慮到委托加工產品均價漲幅較小,公司自營產品均價漲幅預計接近10%。前三季度高檔啤酒營業收入3.76 億元,同比增長6.96%;中檔收入18.62 億元,增長3.01%;低檔收入3.82 億元,減少17.67%。高、中、低檔產品收入占比為14:71:15,較去年同期增加1、2 和-3 個百分點。
毛利率受委托加工拖累,資產減值大幅下降。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40.48%,同比減少0.48 個百分點,主要是委托加工產品激增拖累(中報顯示加工量同比增長約93%);凈利率12.68%,增加2.41 個百分點;三項費用率19.91%,減少0.43pct。其中銷售費用率達到14.63%,同比增加0.45pct;管理費用率4.65%,減少0.73pct;財務費用率0.63%,減少0.15pct。前三季度計提資產減值損失3,651 萬元,單三季度僅720 萬元,主要是計提存貨及固定資產減值。若四季度無關廠計劃,預計全年計提資產減值總額低于5,000 萬元,而2016 年高達2.27 億元,18 年有望進一步減少。
18 年開始有望恢復量價齊升趨勢。今年公司進軍四川省德陽、達州、樂山和成都4 個重點城市,希望通過努力提高重點地區市場份額。對比三季報各區域收入情況可見,前三季度四川地區收入同比增長9.37%,增速較突出。二是中、高端產品的增量抵消低端產品的下滑,今年低端產品大幅下滑后明年占比和降幅將明顯減小。價格增長來自:一是產品結構優化,中、高端占比上升。二是推出升級新品,公司在現飲市場上市“特醇嘉士伯”和“樂堡野”
兩款國際品牌高檔啤酒,在非現飲市場上市“特醇嘉士伯”和“重慶純生”兩款聽裝啤酒。
改善盈利和加大分紅已是主要經營目標。公司現有管理層的基本薪酬在行業中已處于領先水平。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由基本薪酬和績效薪酬兩部分構成,基本薪酬占高管人員年薪總額的80%,績效薪酬占高管人員年薪總額的20%。而公司績效薪酬具體權重指標包括公司息稅前利潤、公司扣除運費后毛利、公司經營性運營資本和個人指標(權重分別為40%,20%,20%,20%)。公司良好的薪酬激勵制度將公司、股東的利益和管理層綁定在一起。2016 年公司每股派息0.8 元,股息率接近4%,預計今年仍將保持較高分紅水平。提高盈利和加大分紅也是母公司嘉士伯自2015 年開始在年報中明確提出的經營目標。
嘉士伯在華資產早整合早受益,否則同業競爭矛盾難解。嘉士伯在2013 年10 月收購重慶啤酒時曾做出避免潛在同業競爭的承諾:將在2013 年起4 至7 年并爭取在更短時間內,按照符合國際慣例的合理估值水平,將其與重慶啤酒存在潛在競爭的國內啤酒資產和業務注入重慶啤酒。中國啤酒消費升級方興未艾,進口啤酒等高價產品銷量最近5 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而國產啤酒因品牌局限、體制束縛等原因仍在轉型。嘉士伯作為全球知名品牌,整合國內啤酒資源,發力中檔以上市場正逢其時,否則在地域、渠道、品牌等方面的同業競爭問題難以避免。我們觀察到嘉士伯已經出售了處理了啤酒花(現更名同濟堂)大部分股權,并轉讓持有的拉薩啤酒股權(西藏發展控股),樂觀預計2018 年有望啟動資產注入事宜。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第四季度資產減值和營業外支出同比將顯著下降,盈利有望轉正,2017-2019 年EPS0.68/0.80/0.96 元。可比公司2018 年平均PE47.67 倍,暫未考慮資產注入因素,結合考慮公司基本面,上期估值,考慮到目前接近2017 年末,給予公司2018 年35 倍PE,目標價28.00 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關廠產生資產減值,四川市場開拓不力,啤酒消費繼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