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晚間,貴州茅臺(600519)發布2018年半年報。中報顯示,1-6月,茅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3.97億元,同比增長38.06%;實現歸屬于上市股東凈利潤157.64億元,同比增長40.12%。
作為李保芳主政以來的首份中報,報表以大幅增長的經營數據,讓茅臺繼續以遙遙領先姿態領跑行業,可謂給足了“新帥”面子。
不過,除了數據,茅臺中報還告訴了我們更多。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穿越淡季”的茅臺成績單
報告顯示,茅臺的淡季旺銷表現,超出了市場預期。茅臺公司共生產茅臺酒及系列酒基酒39465.40噸,茅臺酒基酒30422.48噸,系列酒基酒9042.92噸。
其中,茅臺酒實現營收293.83億,系列酒實現營收39.93億,系列酒收入上升明顯,對整體貢獻率已近12%。茅臺酒和系列酒并駕齊驅的“雙輪”策略正發揮效應,“一枝獨秀”在走向“多點開花”。
半年報還顯示,茅臺經銷商數量突破3300多家,經銷商數量增加了250家,增加的主要是醬香系列酒經銷商。1-6月,茅臺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高達177.35億元,同比增長155.72%。
業內人士分析,茅臺上半年的快速增長,一方面是上調茅臺酒出廠價,819元到969元近18%的價格提升,使得整體業績出現增長;另一方面,茅臺酒在高端市場快速增長和供不應求,帶動了系列酒的量價齊升,其“淡季旺銷”的效應,拉高了整體的業績。
受益于股份公司的良好表現,2018年上半年,茅臺集團主要經濟指標實現50%以上的增長,創下了近年來最高增速,倍受業界關注。另外,茅臺集團酒類收入占到集團總收入的比重高達94%,充分表明酒類業務在茅臺集團的發展實力與競爭能力,說明了酒類主業對集團的貢獻在持續加大。
茅臺新的大單品輪廓越來越清晰、態勢越來越明顯。上半年,王子酒增長尤為強勁,已成為茅臺酒之后的第二大單品。習酒窖藏1988成為10億元級單品。天朝上品、白金酒年內銷量和銷售收入有望按既定計劃和要求,分別實現4萬噸、30億元,1萬噸、10億元。
由報表可看出,茅臺率先穿越行業調整期之后,還在史無前例地穿越“白酒淡季”,形成了“淡季旺銷”的局面,證明其市場地位和影響力的進一步加強。
預收款下滑或持續全年
盡管對茅臺預收賬款回落已有預期,但等市場真正看到半年報中預收賬款的波動,還是發出一片輕嘆。而即便有著多項耀眼數據加身,茅臺也難以掩蓋預收賬款的下滑。
報告期內,貴州茅臺預收賬款為99.4億元,較上期期末數減少31.11%;二季度預收款環比一季度減少32億元。
對于茅臺經銷商預付貨款的減少,廣發證券分析師王永鋒認為,此舉主要是由于公司改變打款政策以及發貨節奏調整所致,新董事長在逐步建立更加規范的治理和財務制度。
中信建投在報告中也指出,這與茅臺公司年初改變打款方式有關:從提前3-4個月打款,改為當月打款當月發貨模式,“考慮到2017年第三季和第四季業績都是高基數,預計預收賬款未來仍會持續下降。
強大到如茅臺,也面臨著一定壓力,這對整個高端白酒有著警醒和參照意義。業界認為,白酒行業必須直于經銷商預付貨款減少,而導致的預收賬款大幅減少問題。
有人提出,基于外部宏觀因素的不確定性,以及行業自身發展階段出現的隱憂,高端白酒景氣度不應該被過度看好,更不應忽略下游經銷商的溫度。
精準扶貧與1399元有沒有關系?
茅臺管理層認為,上半年,公司堅持高質量發展新理念,立足于“做足酒文章,擴大酒天地”,認真實施年初工作計劃,圓滿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為順利完成全年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半年,公司將繼續堅持“能快則快,不設上限,不留后路”,更加注重工作安排的針對性、工作落實的有效性,按照“保目標、補短板、強后勁、謀長遠”的主線,緊扣生產、銷售、管理等重心任務,深入落實年度經營計劃,全力推動公司發展再上新臺階。
中商產業研究院認為,下半年,隨著茅臺公司新酒老熟后上市,發貨量預計在1.6萬噸。其中三季度9000噸,四季度7000噸,與去年持平,疊加價格的提升,業績仍可有20%增長,較市場預期也更為樂觀。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半年報中,茅臺首提“精準扶貧”工作成果:1-6月,共計完成精準扶貧投放6257.67萬元,涉及農村道路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扶貧捐贈等事項。
不知道是否同樣從公益和責任的角度出發,自8月6日開始,到8月8日截止。茅臺營銷公司開展三天的夏季消費者優惠活動。茅臺文件要求各省區、聯誼會組織國酒茅臺專賣店、特約經銷商以1399元/瓶價格,向消費者銷售普通茅臺酒,且普通茅臺酒投放量不得低于2018年6月1日至8月6日實際到貨量的20%(或不低于60件)。
在迎接“千億時代”的關鍵時刻,茅臺一面打響“能快則快、不留后路”的千億之戰,與此同時,“精準扶貧”、1399元/瓶茅臺等措施出臺,顯露出了茅臺在價格不斷上漲、輿論接近沸點下“撫慰人心”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