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江小白酒業與重慶市江津區政府、江津白沙園區、江津農委在重慶江津區,正式簽署“江小白酒業集中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以及“江小白高粱產業園”項目合作協議。
(簽約儀式)
啟動儀式上,江小白酒業董事長陶石泉表示,兩個協議的簽署將使得江小白酒業在現有產業深度的基礎上,繼續擴大產業鏈的規模,強化產業鏈的縱深,著眼于未來建立更強大的優質生產能力。江記農莊將擴大至10萬畝富硒土地高粱種植,江記酒莊將擴大至10萬噸優質清香型基酒生產能力,酒業集中產業園將新增玻璃瓶、瓶蓋、印刷品、紙箱包裝、釀酒智能化設備、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協議的簽署,標志著江小白酒業再次獲得江津政府的大力支持,計劃將白沙鎮發展為產值超百億的西部酒業小鎮。
逆勢投資搶得半張寶貴門票
自2013年白酒行業調整以來,全國性名酒和地產酒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一些影響,市場呈現不景氣態勢,對于白酒行業的投資普遍呈現謹慎態勢。然而,在過去的幾年,江小白酒業堅持“品類差異化、品質高端化、品牌年輕化”三品戰略,堅定布局未來建立優勢產能的指導思想,采取收購加擴建的兩個手段,在清香型高粱酒的發源地江津白沙鎮,已經擁有總計占地面積760畝的老字號驢溪酒廠和江記酒莊兩個酒廠,在收購及改建擴建產能上累計已投資20億元,已擁有原酒釀造產能3萬余噸,瓶裝產能2000萬箱。
(媒體記者參觀考察江記酒莊)
一面是逆勢投資做產業布局面臨著巨大的投資壓力和投資風險,一面是在行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積極做大品牌的知名度拓展市場。敢于從年輕化小眾市場切入,敢于從小瓶酒的細分市場切入,敢于從清香型然而江小白似乎做到了逆勢成長。在連續幾年的行業調整中,他們扎扎實實的做好川渝的局部市場,品牌和市場的基本功得以在根據地市場得到磨練,市場模型得到了驗證。
在外界一再批評和擔心發展速度過慢的時候,江小白顯得堅韌耐心,耐得住寂寞,外地經銷商客戶找上門來都不做生意,一直說等一等、再看看。積聚了多年的能力和經驗后,直到2015年,江小白才試點性地挑戰一些非常有難度的市場,比如武漢、合肥、鄭州等競爭非常激烈,鐵板一塊的市場。
這期間經歷了整個行業大量跟進的小瓶酒、年輕化產品的模仿與競爭,江小白彷佛無視這種競爭,笑談人多更熱鬧,一起做大市場。他們稱這個階段為“啃硬骨頭”,硬骨頭必須自己啃,啃完硬骨頭再吃肉,會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就這樣默默耕耘了近6年以后,直到2017年,隨著一波電影電視劇的植入,隨著江小白電商運營的效果取得實質性進展,隨著白酒行業彷佛一夜之間重新變得景氣起來,在頭部名酒企業高歌猛進的時候,江小白迅速完成了全國化布局,進入了全國近50%的地縣級市場,已砍下了近10億元的銷售額。2018年,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古井、汾酒等全國性品牌進一步高速增長,地方酒企反而陷入了增長放緩甚至邊緣化的境地,這一輪的調整,江小白仿佛有預見性的一樣踩準了節拍。
(陶石泉笑說搶到的兩個半張門票)
陶石泉坦言,2017年如果沒有開始局部全國化,那就只能老老實實地做一個地方品牌了。
幸運的是,江小白搶到了寶貴的半張門票——半張全國化品牌的門票。
2018年上半年,行業的兩極分化還在繼續擴大。在小瓶酒這個細分市場領域,小瓶勁酒、小郎酒、江小白三個超10億級的小瓶酒全國化產品格局已經成型,保健酒、兼香型、清香型三個產品口味不同,定位不同,面向的人群也大致不同,看似競爭,實際不是競爭,反而是一種默契的競合,大家一起把小酒市場拱大了,但后來者要擠進全國化小瓶酒的陣營,會變得難上加難。
“頭部企業悠久的歷史底蘊和深厚的基本功都是值得學習的,我們的策略一直是繞開走的策略,做年輕消費群體的增量市場。”陶石泉透露,江小白從未將同行看作對手,“想起來有些后怕,產能已經搞大了,攤子已經鋪開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費用都持續上漲,流量越來越寶貴,人員工資等市場費用漲幅很大,如果晚兩年再做全國化,我們會極其艱難。”
另外半張門票是年輕化消費群體的號召力。毫無疑問,江小白已經成為中國酒業年輕化的標桿,這為企業也為行業,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當然,好日子遠遠不會來得那么快,飯要一口一口的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2018年,江小白確定了突破1000萬箱的小目標。假定這個小目標得以實現,全國化的半張門票應該能長成一張。有了門票,不下牌桌,才會有更大的可能性。
順勢而為加碼投資全產業鏈建設
“逆勢投資靠信心,順勢而為靠理性,江小白的戰略視野已經打開,更要大膽干。江小白早已經列為了江津區重點項目,也列入了稅收過10億元的重點企業發展計劃。鼓勵和幫助實體企業做大做強,江小白依托江津區富硒農業,依托優勢的釀酒傳統,依托古鎮旅游資源,具有新時代的創新價值。江小白是就業人數多,稅收貢獻高的實實在在的實體企業。”重慶市江津區政府區長譚慶在簽約儀式中談到,“希望江小白能夠站在更高的高度制定戰略,能夠腳踏實地的實施戰略,從江津走向全國,從江津走向世界,重塑江津釀酒的歷史榮光。”
(重慶市江津區政府譚慶區長明確表示,江小白早已經列為了區重點項目和稅收過10億元的重點企業發展計劃。)
江記酒莊所在的江津白沙古鎮,距離四川瀘州80余公里,距離貴州茅臺鎮也是80余公里,是中國最為核心的白酒產區,被稱之為“白酒金三角”,釀酒的風土、氣候條件無與倫比。江津白沙古鎮擁有千年歷史,自古以釀酒聞名,是江津燒酒的發源地。關于此地釀酒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距今約500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間。白沙地處水運交通要道,遠近聞名的水碼頭,來往客商聚集,熱鬧非凡。鎮中有一條專事釀酒的槽坊老街,所釀造的燒酒清澈透明,香甜味醇而聞名天下。有文獻記載“江津產酒甲于省,白沙燒酒甲于津”,F在民間尚有“江津豆腐油溪粑,要吃燒酒中白沙”的諺語。江津與瀘州,曾是民國時期上繳酒稅最多的兩個地區,這也是當年釀酒興旺的佐證。歷經數百年的歷史興衰,“江津燒酒釀造技藝”雖傳承至今,但對比茅臺鎮,對比瀘州,規模差距甚遠。
(陶石泉稱,全產業鏈投資布局是理性的決策)
既有釀酒傳統,又拿到了全國化品牌的半張門票,得到政府明確的產業政策支持,江小白稱這是一次理性的決策。陶石泉談到:全產業鏈投資布局,是董事會審慎決策后的重要戰略,優質供應鏈和高效產業鏈,是將傳統產業的經營環節的點串成一條線,未來的競爭一定是線、是面的競爭,點狀的競爭很難適應下一步的發展,優質產業鏈一定將是實體型企業未來十年的重要風口。
而此次與江津區白沙工業園簽署的“江小白”集中產業園項目投資協議中,涉及投資規模30億元,用地規模1300畝,包含的項目為手工精釀車間、機械化釀造車間、麻壇酒庫、瓶裝車間、成品酒倉庫、燒酒博物館、技術檢測中心等,同時包括玻璃瓶、紙箱、瓶蓋等配套企業、釀酒設備制造及研發企業、物流聯運企業,則能進一步促進江記酒莊形成以酒類生產加工為樞紐、連接上下游產業配套的全產業鏈集群。
相信在未來3-5年,在江津白沙這座小鎮上,江小白能實現百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
往上延展做農業
極少對外提及的重慶江記農莊有限公司,處于半保密狀態已經投入建設三年時間了,這是江小白全產業鏈布局中往上游產業延展的一個局部。
負責農業板塊的該公司副總裁唐鵬飛,本是大城市里生活著。三年開始帶領一幫農業專業的小伙子,天天山間地頭的跑,挖水渠,修路,平整土地,人也曬黑了,一臉的健康膚色。現在在公司里人見人愛,因為農莊的副業,蔬菜地已經開始給食堂供應健康蔬菜了。正所謂“手里有菜,人見人愛”。
(媒體參觀考察間隙)
全產業鏈的完善,除了建立以酒廠為中心的產業集群外,江記農莊也是關鍵。“酒廠+農莊”的模式,江小白是想在江津白沙建立一個基于風土風味的小產區。這種結合江津富硒資源、結合農業產業升級的企業戰略,自然會得到政府的青睞。
據悉,這次江小白與江津農委簽署的“江小白高粱產業園”項目,包括“高粱產業”“循環農業”“農旅產業”三大塊。
“高粱產業”主要包括高粱品種研發、核心種植示范基地建設和高粱種植輻射區擴展,其中項目核心區已建成面積2000畝,計劃輻射帶動區規劃面積10萬畝。與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及國家高粱產業崗位科學家體系建立合作,展開江小白專用高粱種植品種的聯合研發及繁育推廣;建立糯高粱種植示范基地,并通過科技示范、人才培養和技術培訓,對周邊地區富硒高粱產業升級起到示范與推動作用;在周邊地區展開十萬畝高粱訂單種植,提升原料的本地化比例,促進江津富硒高粱農業現代化的產業發展。
“循環農業”主要包括現代化的生態牧場、四季水果標準園、綠色蔬菜標準園等。江記酒莊的酒糟每年可達數萬噸,江記農業計劃將這些酒糟作為飼料,生態牧場的養殖食物原料,不僅實現了酒糟的有效利用,同時通過牧場與規模養殖相結合的模式,實現了健康養殖業的發展。同時,以“牲畜—沼液—有機種植—加工”的生態模式,將牧場區的糞便,通過發酵、除菌為有機肥,用于高粱生產,構建種、養有機結合,生產、加工、收儲、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完善了產業生態,實現了循環農業的發展。
“農旅產業”則是將通過江記農莊旅游為牽引,帶動周邊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長遠目標。農莊將融入高粱文化與藝術展示、采摘體驗、生態牧場、情景餐飲、特色民宿、科普研學、創意運動、互動體驗、田園酒館、共享農莊等板塊,通過建立生態、立體、健康的農業產業經營模式,發揮產業融合的示范引領作用,實現精準扶貧,產業扶貧的社會。
江記酒莊多年來一直踐行著“惠及鄉鄰”的企業經營理念,而惠及鄉鄰的本質是做好產業,以實體經濟帶動鄉鄰致富。
資本密集型與人才密集型
“把錢搞得多多的,把人搞得多多的,是干事業的前提條件。”陶石泉在講述他的經營哲學時提到,新時代的酒類企業要學會與狼共舞,與人共贏,而酒業毫無疑問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也是一個人才密集型的行業。
基于如此大的投資規模,江小白早在3年前就布局了資本市場,引入了享譽全球的IDG資本和高瓴資本。陶石泉是一個個性極其鮮明但內心篤定的經營者。即使與得到了張磊和熊曉鴿這樣的資本大佬站在他背后支持,他也從來沒有為此炫耀過,新聞報道中也鮮有提及,他也幾乎從來不去出席創投圈、酒業圈大大小小的論壇聚會,這與過去幾年創業公司積極融資宣傳的風氣完全格格不入。他稱之為:不要沒有邏輯的自我感覺良好,實體經濟不要虛榮心。把話說小,把事做好。人人都有自視過高的心理傾向,要相信長期價值,要致力于長期價值。當他把公司的現金流做正了以后,這個長期價值的經營風格慢慢才得以驗證。
江記酒莊和江記農莊全產業鏈的建設,除了投入資本外,也需要超前配置優秀的技術人才隊伍。
在重慶,一共有8位白酒國家級評委,江小白酒業就擁有5位,超過了全重慶酒業的半壁江山。他們分別是李俊、伍燚、劉中利、夏吉林和邵家艷,其中前三位是重慶籍國評委,后兩位是從全國引進到重慶的外省籍國評委。除此之外,江記酒莊還擁有9位高級品酒師、7位高級釀酒師、7名重慶市白酒專家為代表的專業技術團隊。酒廠技術團隊達到了國內一線名酒企業的綜合配置和競爭力。
采訪中,陶石泉表示,重視現金流安全,重視人才密度一直是江小白的經營準則,本該是企業本本分分做好的事情,所以也懶得說不愿說,很多時候也覺得不應該把精力耽誤在宣傳上,造成了很多人不太了解江小白,只看到了我們前臺的品牌經營,沒有看到我們后臺的扎實基礎,造成一些誤解甚至是不好的猜測,自己有時候也會很困擾,不希望自己孤僻的性格影響到企業的經營。
陶石泉強調:“我們特別不在乎短期的投資和得失,但是特別在乎長期價值。我們要做時間的朋友,對未來、對人才的投資是最大的投資。”
味道戰略:堅定看好清香型高粱酒
全產業鏈的建設讓江小白擁有了堅實的人才團隊、生產技術和生產基地。
這些硬件讓江小白在傳承江津白沙鎮高粱燒酒的傳統釀造工藝基礎上,成功對其進行了改良升級,升級了獨特的高粱酒釀造工藝。總結出以紅皮糯高粱為單一原料的“單純釀造法”,使產品符合“SLP產品守則”:即“Smooth、light、pure”,Smooth,即入口更順,減少辣感、刺激感和苦味;Light,即清爽,低醉酒度,不易醉,不口干,飲后無負擔;Pure,即指純凈,無雜香、雜味。
在技術和產品質量方面一直大力投資后,硬件的保障和技術人才軟實力的保障,使得這江記酒莊成為一個現代化技術水平的生產廠,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認證。“三體系”認證的通過,標志著江記酒莊構建起了科學化、系統化、標準化、法制化、常態化的食品質量和安全管理體系,確保了江記酒莊產品符合質量安全標準。
在技術中心總經理李俊的帶領下,江小白的味道戰略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路,走了一條新路,這條路就是堅定看好清香型高粱酒的未來,堅定相信口感純凈、味道輕淡的小曲高粱酒將受到年輕消費群體和國外消費群體的青睞,產生出來自產品的長久競爭力。盡管存量的濃香型消費群體在口感適應上有些挑戰,會失去一部分存量消費群體,但堅信清香型香味輕淡和醉酒度低的舒適感慢慢會得到驗證。江小白獨特的花香果香和醪糟香味,以及純凈柔和的口感,也受到了很多業內人士的青睞好評。
酒業泰斗、國家級白酒評酒委員曾祖訓曾用28個字評價江小白的口感,“無色透明,香氣幽雅,糟香舒適,醇厚綿甜,諧調豐滿,余味爽凈,風格典型。”
在獲得專家的認可外,江小白的輕口味、利口化也贏得了年輕人的喜愛。在江小白出現之前,很多人說,年輕人離白酒越來越遠了,白酒斷代多年來一直是行業的擔憂。年輕人不喜歡辣口,不喜歡醉酒快,不喜歡宿醉,不喜歡滿身酒味,江小白優化了高粱酒的味道,用輕口味讓純飲更純,還用MIX混飲讓混飲利口化。品牌調性更叛逆個性,品飲方式更潮酷,讓白酒與年輕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方式更契合,真正實現了白酒的老味新生。
品質自信+文化自信:讓中國酒走入國際市場
全產業鏈的投入,輕口味、利口化的口感,也讓江小白有了國際市場的底氣。
江小白一直的思路就是,拉大尺度看趨勢,做好中國白酒不能只看中國白酒,要用全球烈酒的全集思維做中國白酒的子集產品。先研究全球烈酒的重要趨勢,發現威士忌、伏特加等產品流行的要素,然后再回來思考我們的產品應該怎么做。這個邏輯顯然不是局限在存量的國內市場甚至是地方市場爭奪份額,反而打開了國際化的想象空間,既然威士忌、伏特加、清酒打過來了,中國白酒不如也打出去。
在歐美,口感都追求純凈清爽。江小白輕口味、利口化的味道特征,是在向國際口感味道的評價體系上靠攏,這就改變了世界對中國酒的刻板認知,也因此2017年7月,在國際專業酒類賽事“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大賽(IWSC)”中,代表江記酒莊參賽的“江小白金標”、“江小白三五摯友”、“江小白青春版”、“江小白表達瓶”四款產品,分別榮獲烈酒-白酒類“卓越銀獎”和“銀獎”。
時隔兩個月,在全球頂級酒類賽事2017“布魯塞爾國際烈酒大賽”中,江小白產品從參賽的一千多款產品中脫穎而出,斬獲多項金獎和銀獎。同年11月,江記酒莊產品在亞洲專業酒類賽事“香港國際葡萄酒與烈酒品評大賽(HKIWSC)”中,獲得包括最高獎項“特等獎”在內的5項大獎。
而國際化口感的特質,自然也會為江小白換回一個國際化的市場空間。江小白的產品已打進了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20多個國家的海外市場。陶石泉在采訪中表示,品質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的飲食文化就要沖在最前面的,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白酒,都知道中國酒文化,這就是江小白的使命。
后記:當白酒行業是否該年輕化成為爭論的時候,當小瓶酒市場是否紅海市場的時候,當人們還在質疑江小白能不能做大的時候,江小白一直在努力,在人們看到的地方和看不到的地方,在人們的理解中和誤解中,在爭取一部分消費群體和放棄一部分消費群體的抉擇中,他們始終保持了步步為營,持續改善。不管未來如何,在多年以后回頭看,江小白一定是中國白酒在這個時代繞不過去的一個品牌,他有著傳承與創新的標志性意義,他有著新生代品牌探路探索的意義,他有著傳統品類擁抱年輕市場和擁抱國際市場的積極開拓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