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擁有五千年文化傳承的國家,中國早已形成了“無酒不成席”的風俗,由此也創造出了萬億級的白酒消費市場。但相比于其他產業,隨著“嚴控三公消費”的推進以及“互聯網+”浪潮的來襲,白酒行業面臨著嚴峻的轉型考驗。
曾幾何時,貴州茅臺、五糧液叱咤風云,長期保持著平起平坐的地位。在幾經沉浮后,茅臺的經營規模已甩開五糧液一大截,而背后則是洋河股份的強勢追擊。在此局面下,6月22日五糧液召開了2015年度股東大會,證券時報記者在會議現場獲悉,五糧液敲定2016年利潤總額目標88億元,力爭較上年增長達10%。同時,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強調,肯定要把股票搞上去,下決心解決影響利潤的關聯交易問題。
提價還未達要求
在2015年,五糧液完成營業收入216.59億元,同比增長3.08%;實現凈利潤61.76億元,同比增長5.85%;此外,該公司當年末預收賬款19.9億元,環比增長11.36億元,創近幾年新高。
“目前,白酒行業出現了一些變化,由于過去多年的發展競爭,高端品牌趨于平穩,穩中有升,緩慢的弱復蘇。白酒高端品牌已經形成相對的寡頭壟斷,主要是五糧液和茅臺,其他企業也有,但是市占率相對較小。”五糧液銷售負責人朱忠玉如是認為。他進一步指出,白酒行業整體競爭,特別是中偏高、中價位、中低,遠遠沒有到頭,可以說這一輪競爭才剛剛開始。因為行業發展,品牌要向優勢品牌集中。實際上,過剩也是中低價位酒廠很多,通過企業競爭,也要形成強勢品牌的集中,這是比較激烈的競爭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5年以來,五糧液已經多次提高核心產品價格。作為五糧液的主打產品,52度水晶瓶五糧液(簡稱“普五”)出廠價格曾一度達到729元/瓶,市場零售指導價則超過1100元/瓶。然而,受“嚴控三公消費”的影響,五糧液“普五”出廠價由729元/瓶降至609元/瓶,最低時徘徊在600元/瓶附近。經歷數輪波動之后,2016年3月,五糧液營銷工作會議上披露,“普五”的出廠價將從659元/瓶漲至679元/瓶;此外,包括五糧液1618、低度五糧液在內的其它五糧液系列產品也將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適時進行調整。
對此,朱忠玉表示,從去年到今年開始,公司一直實施控量穩價、量價平衡,五糧液價格有所回升。在旺季到來之前,五糧液還要采取綜合配套措施,中心倉計劃管理調節全面實施,現初見成效。同時,五糧液將利用淡季來強化營銷,開展一系列針對核心營銷活動;為了挺價,提升管理和服務,加強團隊執行力。
針對團購和零售的銷售占比情況,朱忠玉透露,目前綜合起來看,零售比例要大一些,但團購比例也不可小覷。在白酒行業發生改變后,五糧液要求終端服務要加強,團購也要服務,要求商家要服務到團購單位。現在看,團購比例在增加,主要是伴隨渠道扁平和服務增加而提升。
欲奪回失去的市場
近幾年,五糧液前被貴州茅臺拉大差距,后被洋河股份強勢追擊。根據2015年財報數據,貴州茅臺實現營收327億元,凈利潤155億元;洋河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61億元,凈利潤54億元。
關于市場的增長問題,朱忠玉認為,每個企業在發展中,增長基數、發展穩健是不一樣的。五糧液董事長劉中國表示,“按集團規劃,我們是千億產業,在十二五應該實行。但是因為白酒行業的調整,推遲到十三五規劃,在集團千億規劃中,酒類是要達到550億元。”
至于具體措施,劉中國進一步表示,五糧液將圍繞“一個中心、兩個百億”,來實現品牌的清晰定位、重點板塊突破。在保持核心產品市場份額穩步增長的基礎上,五糧液將推出更多高性價比系列酒,不含五糧液品牌,力爭2017年實現年銷售額1億-10億的品牌超過10個;實現10億以上的產品超過5個;實現銷售額超過20億的品牌1個。2016年起,五糧液將打造“雙百目標”,即率先實現華東區域百億市場份額,打造五糧液系列酒百億銷售總額。
在銷售方面,五糧液將往渠道的扁平和精細化去做,要構建好整個網絡終端服務體系,利用信息化系統和互聯網+的工具,解決渠道扁平。同時,五糧液將對系列酒進行優化,目前大概30個弱小品牌被淘汰,現成立的3個子公司目的便是對品牌進行專業化和精細化服務。
在股東大會現場,劉中國透露,2016年是公司“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五糧液2016年力爭實現營業總收入不低于238億元,較上年增長不低于10%;利潤總額目標88億元,力爭較上年同期增長達10%。“要奪回失去的市場和以前的位置”。
更有投資者指出,有評估機構將五糧液品牌估值760億元,但這僅僅是對品牌的評估。目前,五糧液缺乏市值管理,其市值只有1200多億元,而貴州茅臺則達到3500億元左右,兩者相差2000多億元。五糧液相關人士稱,公司在深度研究市值管理,探討怎么融入的問題,規劃、綱要、工作思路也都在考慮。
員工持股綁定利益
2015年11月份,五糧液曾發布公告,擬以23.34元/股非公開發行1億股,募集資金23.34億元投向信息化建設、營銷中心建設、服務型電子商務平臺等三大項目。其中,國泰君安員工持股1號-宜賓五糧液第1期員工持股計劃定向資產管理計劃認購不超過2200萬股,該員工持股計劃參與對象不超過3000人,包括唐橋、劉中國、陳林等董、監、高共計11人認購比例為8.53%。
在股東大會上,唐橋表示,五糧液的資本運作一直受到資本市場的指責,而這次員工持股計劃,發行對象還包括商家和機構投資者。其中,員工主要針對公司骨干、中層以上干部、技術人員等。過去黃金十年,五糧液每年利潤都很快增長,但通過漲價的方法現在可能不太可行了。對此,五糧液希望通過員工持股來凝聚企業的力量,通過內部挖潛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對商家方面,他們過去只是商家,現在讓他們成為股東,成為命運共同體。通過此次增發,高管、員工及經銷商等將購入五糧液股份,將自身利益與五糧液公司的利益進行一定程度捆綁。
就持股計劃的進程,五糧液董秘彭智輔透露,員工持股計劃起步比較早,背景是股災的時候,證監會等五部委曾聯合發文要求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維護股價。從去年11月份發布公告后,由于相關國資的換屆因素,導致審批時間延長了。在股東大會批準后,公司爭取6月底、最遲下月初,將定增及持股計劃報到證監會。根據經驗,證監會審批一般要4個月左右時間,估計10月份可能拿到批文,獲批后五糧液會迅速實施。
證券時報記者還注意到,五糧液還存在著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上市公司與五糧液集團等關聯方產生的交易金額逐年增加。其中,2015年五糧液實際發生關聯交易金額為22.72億元,同比增長48.98%,占當年營業總收入的10.49%。而在2016年,五糧液預計發生關聯交易33.55億元,較去年增加10.83億元;截至2016年3月28日,該公司與關聯方累計發生的各類關聯交易額約為8億元。
對此,唐橋稱,五糧液的多元發展是為了更適應市場的需求,而玻璃、瓶蓋等配件如果是集團外企業生產,可能達不到公司的標準。未來,五糧液肯定是要加強減少關聯交易的力度,下一步要減少其計劃性。五糧液希望通過三年解決這個問題,50%以上的所謂的關聯交易產品都要通過市場競爭,由此把價格調下來。
唐橋甚至強調:“既然實現員工持股,五糧液肯定要把股票搞上去,不搞上去都被套了,員工也套上了。所有影響五糧液利潤的關聯交易,公司肯定下決心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