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淀著千年疊加的文化密碼,赤水河畔釀酒師用傳統釀造技藝,醞釀出瓊漿玉露。釀酒文化因河而生,因人而興。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腳踏實地、執著專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習酒工匠大師們,守正創新,將釀酒技藝在傳承中不斷發展。
作為習酒公司首席釀造師,李中泰說:“我的一生只干一件事,那就是釀好每一滴酒。”
李中泰在車間查看基酒。
前進:腳踏實地 勤奮工作
自1992年大學畢業來到習酒,李中泰在這里工作了30年。30年冬來暑往,他從最初的一線工人成長為首席釀造師。“得到公司的認可,獲得大師的榮譽。”李中泰直言,這是他最大的收獲。
從進入習酒以后,李中泰就始終扎根一線。熟悉李中泰的人都清楚,收獲的背后,是他腳踏實地在生產車間里揮汗如雨,是科研創新路上勤奮工作的通宵達旦,更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耕耘。
由于一直忙工作,李中泰很少參加兒子的家長會。“現在想起來還有點內疚。”李中泰回憶道,“我兒子高三上半學期時,有一天跟我講,他說爸爸我從幼兒園3歲到現在18歲了,你好像沒有給我開過一次家長會。我又回想,確實是從接近3歲到18歲左右,真的沒有給他開過一次家長會。”
到了兒子高三下半年開家長會的時候,李中泰特地請了半天假。“再不開的話,等孩子上了大學,可能就沒有機會了。”而這次也是李中泰唯一一次參加的家長會。
將一門心思全都撲在工作上,去生產車間、下班組是李中泰每天都要做的事。“如果不是回答你的問題,這會兒我就和另外兩個同事到車間去了。”6月13日下午,李中泰在接受采訪時說道,當天習酒生產已開啟,他要協助公司分管生產的領導把關生產過程,確保生產出質量更好、品質更優的酒。
“班組是公司的一個細胞,公司所有的政策也好,員工培訓也好,技術提升也好,要落地生根,需要在班組中體現。”李中泰注重抓好班組員工的學習培訓,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指導員工釀酒技術,為他們講授工藝操作理論。
李中泰正在生產現場聞糟醅。
奮斗:不懼挑戰 追求卓越
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面對困難,有人一蹶不振,有人越挫越勇。“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來,要有不服輸的思想。”面對工作中的挑戰,李中泰堅定信心,從專業發出,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為提升產品產量與品質,他積極研究,參與的科研項目多次獲獎,并且這些技術成果在習酒中得到不斷的推廣與應用。據悉,2005年至今,他參與的科研項目“現代生物工程與再利用技術在白酒大規模生產中的應用與研究-應用生物工程技術提高濃香型習酒優質品率的研究”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貴州醬香型白酒固態發酵群體微生物結構及功能的研究》獲中國酒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高溫仿生機制曲在醬香習酒生產中的應用》獲中國酒業協會科技進步優秀論文獎二等獎。
在總結取得突破的經驗時,李中泰說道,作為一家國企,習酒70年的發展歷程中承擔著很多社會責任。習酒帶動就業,造福一方百姓,而且在抗震救災、扶貧攻堅、公益助學等方面一直不遺余力。
“習酒的責任擔當讓我非常敬佩。我作為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要釀造更好的美酒,讓更多消費者品嘗這瓊漿玉液。”釀好酒給更多人品嘗的初心,激勵著李中泰不斷進取創新、追求卓越。
堅守:言傳身教 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在言傳身教中不斷傳承。將自己的釀造技術、經驗總結毫無保留地傳授下去,是習酒素來堅持的“師帶徒”傳統。
直到如今,李中泰想起自己第一次上甑的場景依然清晰。“在上到一半的時候,我們車間主任過來了,他看我上甑的手法和技術不怎么好,就親自手把手帶我。他說,中泰呀,上甑是醬香型酒工藝里面最關鍵的一道工序,上甑的好壞能夠影響酒的質量和產量。”車間主任以身作則,親切的教導給李中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以前的徒弟,變成現在的師父,轉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對釀酒工藝的精益求精。在李中泰的徒弟陳萬文看來,師父對技藝的傳承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在下車間的時候,李中泰努力做好傳、幫、帶工作,積極為新員工講授釀酒專業知識與操作技巧,晾堂上、甑區邊、員工的休息室都是他的“講堂”。像從前師父帶自己那樣,李中泰手把手地教他們上甑、攤晾......
做事要先做人。在帶徒弟方面,李中泰最看重的是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對企業的忠誠。他解釋說,釀酒做一天、一個月甚至一年容易,難的是長年累月的揮灑汗水,“特別是目前白酒釀造是以傳統工藝釀造,比較累。”
君子達則兼濟天下,勇擔責任和奉獻社會,是君子風范的最好體現。一直以來,習酒立足根本兢兢業業做好產品,為企業和社會創造財富,勇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和支持社會公益事業。
“習酒達則兼濟天下的君品文化深深打動了我,所以我就把這一輩子釀好每一滴酒作為初心,也是使命,也是干一輩子的動力,這樣定下來了。”李中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