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東的壓力和使命
5月16日,燕京啤酒在一則公告中稱,按照公司控股股東北京燕京啤酒投資有限公司提議,公司董事會在2017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事項中將增加關于選舉李光俊、吳培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的議案。
根據該議案,李福成、趙曉東、劉翔宇、謝廣軍、鄧連成、戴永全、王啟林、丁廣學、張海峰、楊毅被提名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
隨后,李福成、王啟林退出新一屆燕京啤酒董事會換屆選舉。眼下,燕京啤酒的李福成時代結束,趙曉東時代到來。
不過,這并不是一個好的“換帥”時機。
2016年,中國啤酒的產量下滑0.1%,已是第三年下滑。在此產量負增長背景下,三巨頭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仍能保持一定增幅,市場占有率穩中提升。緊隨其后的燕京卻不樂觀,長此以往,燕京啤酒被行業三巨頭拉開距離會更大,甚至直接跌入啤酒行業第二梯隊。
從燕京啤酒近近年的營業收入看,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分別實現135.04億元、125.38億元、115.73億元,明顯出現了“三連降”。凈利潤方面,燕京啤酒公司三年分別實現7.26億元、3.76億元、3.12億元,同樣是“三連降”。
燕京啤酒連降的原因是什么?可以看到,這與行業大環境整體放緩有一定關系,也與燕京本身密不可分。
當前,國內啤酒市場低迷,進口啤酒持續高增長,再加上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等巨頭迅猛搶占,燕京啤酒不得不面臨一些現實困難。
一直以來,燕京啤酒公司以主品牌燕京+副品牌惠泉、漓泉、雪鹿等,構筑了北京、福建、廣西、內蒙古等優勢市場。不過,與三巨頭相比,燕京的優勢太少了,這也意味著一旦某一市場下滑,將會牽連到企業全年效益。
近年來,這些地區漸成國內啤酒巨頭必爭之地,市場競爭度相當激烈。首都北京自不待言,福建市場百威已形成優勢擠壓,惠泉啤酒連續兩年出現營收凈利的雙下滑,而藍帶啤酒正在廣西柳州侵蝕部分市場。
啤酒企業的壯大依賴于產能的擴建。近年來,青島與雪花都在迅速擴張產能,百威啤酒則靠收購不斷擴張,通過規;瘉肀WC市場地位。
《華夏酒報》記者查找2014年一份報告看,華潤雪花在建項目2個、投產項目1個,年約新增產能40萬千升,青島啤酒并購一個,在建項目3個、投產項目3個,年約新增產能110萬千升,百威英博并購2個、在建項目2個、投產項目4個,年約新增產能295萬千升,嘉士伯并購1個,在建項目1個,投產1個,年均增新產能50萬千升,而燕京啤酒并無并購項目,在建項目1個,投產2個,當年新增產能僅為20萬千升!
不過,2016年,燕京啤酒曾發布公告將投入10億元資金,繼續以技改擴建、收購兼并等方式擴大規模。今年6月1日,燕京啤酒又發布公告表示,為避免同業競爭,公司此前承諾于2017年5月30日前收購控股股東燕京有限旗下的燕京啤酒(曲阜三孔)100%股權。
同時,燕京啤酒在體制上存在一定弊端,嚴重阻礙了公司的反應速度、營銷機制和盈利能力。作為北京市所屬國有資產旗下重要上市公司和唯一無外資資本合作的超大型啤酒公司,燕京啤酒本有望享受改革紅利,但現在“混改”遲遲未到來。
“新帥”趙曉東1998年進入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主要負責集團設備管理以及燕京飲料有限公司的產品研發工作。歷任燕京啤酒股份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北京燕京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等。
其豐富的履歷以及“少壯派”的年齡,或許將為燕京啤酒的改革帶來一輪前所未有的突破。
不過,為燕京啤酒帶來改革性的突破,既是趙曉東的使命,也是他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