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最早進入中國的葡萄酒企業法國卡思戴樂(原名卡斯特)將全面接管的賓德杰思公司推至前臺,其在全球運營的高端產品“PASSEPORT”首次在華亮相。
和卡思黛樂入華長達17年相比,同樣位于法國的賓德杰思公司歷史更為悠久,其是波爾多葡萄酒業現存最古老的葡萄酒企業。該企業首次進入中國的“別致”品牌是法國AOC級別產品的代表品牌,主打產品定價在300至600元,最便宜的“別致.1725”定價也在100元以上。
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三公消費受限,以拉菲為代表的高端葡萄酒在華遭遇滑鐵盧,不少名莊酒大戶因庫存積壓而資金鏈斷裂。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下,國內葡萄酒O2O商城眾,一度將葡萄酒價格拉至100元以下。難道高端葡萄酒卷土而來?
這還得從進口葡萄酒市場是否回暖說起。在經歷了2013年短暫的“負增長”之后,去年,海關數據顯示,中國的進口葡萄酒總量達到3.83億升,同比上漲1.59%。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秘書長王旭偉說,今年1-5月,盡管海關統計還沒有出來,但進口葡萄酒依然保持增長勢頭,主要原因是消費拉動。
6月10日,上海酒類流通協會名譽會長盧榮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口葡萄酒市場確實在復蘇。“未來,我國進口葡萄酒的市場體量會非常驚人!”。他以上海為例,中國葡萄酒人均年消費僅1.2公升,但上海去年葡萄酒消費量增至20萬噸,人均消費量已達8公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作為中國進口葡萄酒銷量最大的市場,上海的進口葡萄酒銷量和國產葡萄酒銷量為1:1。
“這說明,葡萄酒一線城市的市場已經觸底。”中國酒類流通協會進口酒市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助理席康最近走訪以上海、廣州為代表的長三
角、珠三角和北京發現,葡萄酒消費比較成熟的市場,行業調整已接近探底,但全國大部分內陸市場在短期內還將整體走低。
他分析認為,一是上海、深圳等一線市場的葡萄酒消費較其他市場成熟,葡萄酒幾乎已成日常消費品,所占的政務團購比例不大,所以大多數企業在短暫的低迷后,可以迅速調整策略保住銷量;二是在一線市場,不論是進口流通商還是國外酒莊出口商,主要增長部分來自于國產葡萄酒的客戶群體轉移和消亡掉的競爭對手份額轉移。大量倒掉的主要依靠團購的小公司,釋放出了一部分市場份額,最后,白酒、啤酒的人均飲用量大 大超過葡萄酒,這使得葡萄酒有很大的上漲空間,尤其是餐酒。他預計,未來3-5年,餐酒的市場容量會出現倍增。
“進口葡萄酒市場逐步回暖,高端產品依然有機會。”賓德杰思公司旗下別致系列葡萄酒中國獨家代理商——北京佰香醇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戎日寬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福布斯有關研究報告指出,到今年底,可投資資產在60-600萬元之間的中國大眾富裕階層人數將超過1500萬人。他認為,還有相當數量更加年輕的消費者在生活和消費觀念上趨同這一人群,總量可能達到5000萬人以上,他們構成了未來5-10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的主流消費市場。
但佰香醇總裁丁有振表示,在經歷了近兩年的行業盤整后,盡管中國葡萄酒高端市場依然有增長空間,但消費結構和需求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葡萄酒正在進入多元化時代,對人的個性追求,已經壓倒了對于奢侈消費的迷戀。”
他表示,在對消費者做大量研究后,這次卡思黛樂旗下高端葡萄酒進入中國的銷售模式,將不再依賴大商,而著力于較小區域劃分的經銷商。葡萄酒獨家代理商將和分銷商一起做市場和品牌服務。“把大量庫存轉移給下游經銷商的時代以及過去了!”他說。
但席康表示,雖然高品質的葡萄酒會出現增長,但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