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管理層面臨大考:業績下滑、進口啤酒沖擊
新管理者面臨的形勢并不輕松。在當前啤酒市場低迷的大環境下,燕京啤酒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挑戰之中。
首先是燕京啤酒2016年的業績不容樂觀。根據2016年年報顯示,燕京啤酒實現營收115.73億元,同比下降7.70%;凈利潤為3.12億元,同比下降46.9%。這已經是燕京啤酒自2014年以來營收連續三年出現下滑,而利潤更是十年來最低。
同花順數據顯示,燕京啤酒在2013年營收曾達到137.48億高點,此后三年連續下降。而盈利方面,在2014年取得7.26億的凈利后,接下來的兩年也一直處于下滑趨勢。
此外,燕京啤酒持股50.8%的惠泉啤酒2016年盈利167.95萬元,同比下降92.70%;凈利潤167.95萬元,同比下滑92.7%,這已經是惠泉啤酒連續兩年出現營收凈利的雙下滑。值得注意的是,惠泉啤酒167.95萬元的凈利潤也是依靠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獲得。
其次,如何縮小與前三大啤酒巨頭的差距,對于新管理者來說也不是一個輕松的任務。通過不斷收購、擴張,青島啤酒、百威英博、華潤雪花已經在擴張問題上把相對保守的燕京啤酒遠遠拋在后面。
而據中金公司研究報告,2016年福建地區,燕京啤酒在與百威的競爭中仍處于下風;廣西柳州市場去年被藍帶侵蝕部分市場;新疆則受到嘉士伯價格戰影響。上述報告認為,燕京啤酒短期內重新奪回區域市場難度大。
華潤啤酒2016年交出營收261億的成績單,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6%和6.8%;青島啤酒實現營收261.06億元,凈利潤10.43億元;相比之下,燕京啤酒已經與華潤啤酒、青島啤酒拉開了距離。
在國產啤酒市場份額日趨集中的壓力下,燕京啤酒不得不面臨的一個挑戰是進口啤酒的高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啤酒行業全年實現產量4506萬千升,同比下降0.1%,連續三年負增長。而上市的8家啤酒企業除雪花啤酒,重慶啤酒扭虧為盈之外,其他企業營收和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而相對應地,進口啤酒量同比增長20.07%;總金額約為6.65億美元,同比增長15.7%。進口啤酒保持高速增長,十年前的2006年全年進口啤酒只有3000萬美元。
面對外部進口啤酒的沖擊以及華潤雪花、百威英博等巨頭迅猛搶占市場份額,繼任者需要對燕京啤酒做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