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市洋河新區深刻領會,積極實踐。市委常委、秘書長、市洋河新區黨工委書記沈海斌表示,市洋河新區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把創新作為洋河發展的最大法寶,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進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工作創新等,放開放活市場,匯聚發展要素,營造創新發展氛圍,在創新發展中迸發跨越活力。
鼓勵企業創新,增強跨越發展動能
2015年3月,洋河紡織投入3000余萬元實施技術改造項目,引進精梳機和自動絡筒機等先進設備,產品由純棉紗升級為莫代爾精梳棉混紡紗,產能達到5000噸/年。據介紹,去年,包括洋河紡織,市洋河新區共有3家企業實施了總投資6500萬元的技術改造項目,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
“我們全力支持企業通過技改創立自身品牌、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競爭力,實現發展新突破。”市洋河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金山告訴記者,該區已研究制定《宿遷洋河新區關于推動工業企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扶持工業企業轉型發展政策,在企業兼并重組、技術改造、人才引進等方面提出獎勵措施。
在繼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計劃、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規模以上企業建設研發機構的同時,市洋河新區將進一步加強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提升公共技術服務、技術成果交易、要素支撐和社會化人才服務“四大平臺”建設水平,增強技術創新整體服務能力。到2020年,研發經費占GDP比重達到1.6%以上。
同時,針對產業發展規劃和企業用人現狀,緊盯國家“千人計劃”、省“雙創計劃”等重點人才項目,今年內引進“高精尖缺”人才及基礎性人才200人以上;加強人才培養工作,設立企業人才培育基金,每年選派一批企業負責人參加南理工EMBA學習深造,拓寬國際視野,結識商界精英,提升企業管理水平;規范人才待遇保障,拓寬人才成長空間,激發人才工作干勁,加快營造有利于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制度環境,加快創新發展,強勁跨越發展動能。
深化行政改革,提升服務群眾效率
“以前找不到門,找到門也難進,進去了辦結時間還很長,現在直接到便民服務中心,都集中在這,態度好,速度更快。”市民胡繼全欣喜地走出市洋河新區便民服務中心,他只跑了兩趟、填寫幾張表,就輕松辦好了個體經營許可證。
自2010年洋河鎮被確定為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以來,市洋河新區指導該鎮,穩步推進改革試點,在健全機構、開展聯合執法的同時,實施集中行政審批,圍繞“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流程、壓縮辦結時限”的工作思路,對市政府授權事項及洋河鎮具備的便民服務項目進行全面梳理和排查,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優化服務流程、縮短辦結時限,把服務事項平均辦結時間壓縮為3天,并對外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實現權力公開透明運行。
該區建成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便民服務中心,共進駐單位12家,設立服務窗口19個,首席代表和窗口工作人員30人,可辦理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類事項110項,實現窗口集中辦公,一個窗口對外服務,為群眾辦事提供“一站式”服務。僅去年就接受群眾咨詢4萬余人次,累計受理各類辦件38611件,月均辦件3200件。
在鞏固“強鎮擴權”試點成果的基礎上,2015年,市洋河新區大力推進“三證合一”和并聯審批工作,精簡審批流程。實施耕地占補平衡項目3個,形成耕地占補平衡指標158.1畝;實施增減掛鉤項目4個,新增建設用地指標248.2畝。整合政府融資平臺,提高融資能力,全年完成續貸8.02億元,新增融資4.16億元。
劉金山表示,今后將繼續圍繞市政府授權,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規范審批行為,簡化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力爭實現全流程網上審批;加強保留審批項目事中事后監管,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質量;依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完善“區鎮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提高辦事效率,提升服務質量。
扶持網絡經濟,實現居民收入倍增
“不僅有免費場地、電腦設備,還對我們進行培訓,并提供低息貸款。”在市洋河新區網絡創業孵化中心,創客徐銳忙里偷閑告訴記者,他去年8月入駐,網上創業,目前每月銷售收入已超過2萬。
徐銳的創業故事正是市洋河新區網絡經濟方興未艾的微觀切面。近年來,該區審時度勢,把網絡創業作為全面創業主題主線來抓,一邊放活市場的“無形之手”增活力,一邊伸出政府“有形之手”做服務,出臺了關于網絡創業、精準化創業的一系列文件,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投身創業,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5%以內。
“突出重點人群,我們進村入戶,大力宣傳市委、市政府及我們新區關于網絡創業的優惠政策、地方資源、創業動態、工作成果等情況,鼓勵參與網絡創業。”劉金山介紹,在營造濃郁的網絡創業氛圍的同時,該區著力培育網絡創業能手,發揮典型帶動作用。
該區通過政府搭臺,將過去一家一戶分散式網創商戶集中起來,形成網絡創業聯盟,培育、壯大一批網絡創業能手,并通過政府購買等形式,定期對有志于網絡創業人員,進行初始培訓、提升培訓和精英培訓;同時,立足洋河白酒這一傳統優勢產業,選擇一批信譽好、規模較大的酒企作為試點,開發網絡銷售特色酒品和特色定制白酒,探索建立白酒網貨體驗店、提貨點、配送站等業態,推動專業市場與電子商務互動發展,實現線上、線下市場的深度融合。
市洋河新區尤其重視載體建設,一方面持續完善網絡創業孵化基地內裝功能,打造集銷售、倉儲、加工、物流于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平臺;一方面,全力推動鄉鎮網絡創業專區和淘寶村建設。“我們充分利用閑置用房、廠房、沿街商鋪設立各鎮網絡創業專區,引導和扶持各鎮不斷加大網絡創業示范村的建設工作,結合蘇寧易購村居加盟店建設,培育‘網絡創業示范村’。”劉金山說,“十三五”期間,將更積極拓展網絡創業途徑,基本形成全民網絡創業發展體系,實現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確保全體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6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