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互聯網金融領域一條新聞傳遍網絡:五糧液,這家知名的傳統白酒企業宣布進軍P2P網貸,專注醫藥供應鏈金融。緊接著在次日,行業再次傳出消息,湖北第一國資P2P網貸平臺“楚金所”宣布與全球一流的生物及化工企業“武漢新華揚集團”簽訂正式合作協議,其制定的以“楚盟”為代號的供應鏈金融專項計劃正式落地。這不僅意味著楚金所在原有業務基礎上成功開辟了供應鏈金融這塊新版圖,更宣告了P2P行業又一大佬國資平臺成功“殺進”供應鏈金融,再度引起行業側目。
五糧液與楚金所,一家是典型的傳統制造企業,一家是現代新興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代表,彼此本毫無關聯,卻幾乎同時進軍供應鏈金融這個相同的業務,并且不約而同落地于相鄰的生物醫藥領域,其中有何玄機?
五糧液認為醫藥企業是典型的實體企業,借款通常用于擴大再生產、購買新設備等日常運營支出,保證了還款來源。這一觀點與楚金所不謀而合,楚金所董事長劉小紅表示,供應鏈條上的企業大多為實體企業,P2P平臺做供應鏈金融正是響應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政策的直接體現。據了解,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上大約80%是中小企業,資金緊張是它們面臨的普遍問題。而供應鏈金融除了能對借款者提供資金扶持外,還可以幫助企業提升盈利能力。 =
而雙方同時選定生物醫藥作為突破口,更是緣于一致看好這個被稱為“21世紀黃金產業”的金礦。專家介紹,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資金缺口很大,長期存在“錢荒”困擾。據科技部中國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王宏廣預測,到2020年,整個生物經濟產業的產值將達到9萬億元,其中生物醫藥產業有5萬億元的產業潛力。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主力業態,更多實力P2P平臺的加入,將極大緩解該行業發展資金短缺問題,助推生物經濟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