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井坊(600779.SH)與鑄信地產案再起波瀾。
5月3日晚,水井坊對外發布公告稱,已收到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書,判決公司及子公司賠付成都鑄信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鑄信地產)6012.6 萬元及其利息。公司不服此判決,已決定上訴至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
針對此事,水井坊總經理范祥福此前在媒體溝通會上公開回應,按管理層的判斷,該公司已預計3000萬作為計提。與此同時,水井坊也在上述公告中對于計提預計負債進行了審慎性的說明。
水井坊與鑄信地產一案最早可追溯至2011年,彼時水井坊宣布擬剝離房地產業務,即成都聚錦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錦公司)在郫縣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包括商住用地535畝。
此后該事項一再擱置,2013年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水井坊遭受重創,剝離房地產項目有了實質性的進展。當年3月,水井坊及其子公司與鑄信地產簽訂協議,將聚錦公司100%股權轉讓給后者,收購價款總額為6.76億元(其中股權轉讓款2.24億元,鑄信地產為聚錦公司提供借款4.52億元)。
事實上,對于這筆交易也存在著不同的聲音,一方面,接盤方鑄信地產的母公司成都鑄信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永江,同時他也是當年推動全興集團MBO的關鍵人物;其次,以成交價6.76億元計算,該塊地價近似評估價格約在126萬元/畝,有媒體認為此價格低于同期的周邊地塊價格,因此質疑水井坊低價賣地。
彼時水井坊財務總監李直曾就此事對媒體回應稱,當初公司獲得這宗地時,它并不是標準的熟地,片區房地產開發滯后,房地產開發所需的基礎設施并不具備,到目前都是如此。這塊地的容積率只有2.4,加之周圍還有一個尚未搬遷的氣象站,因而實際的開發價值可能相對更低。
世事難料,2015年前后,鑄信地產將上述房地產項目轉讓給中航瑞賽置業有限公司。2016年8月,鑄信地產一紙訴訟將水井坊告上法庭,并提出了2.28億元的索賠,而訴訟理由是,上述交易地塊雖然最高容積率設定為2.4,但是之前實際補繳出讓金容積率僅為1.6,如果進行規劃方案設計和報規報建時的容積率超過1.6,需補繳現行土地價差,鑄信地產就此提出索賠。
水井坊在上述公告中稱,在雙方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中,原告也確認“已對聚錦股權轉讓、聚錦公司項下現有資產及關聯情況做了詳盡和充分的了解和盡職調查”。
白酒營銷專家晉育鋒在采訪中表示,水井坊2017年財報已出,凈利潤增長態勢良好,此案預計不會對水井坊去年的業績造成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