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重慶啤酒發布一系列人事調整公告,剛剛接替趙澤凱上任公司總經理的Kaare Zoffmann Jessen (中文名:楊國睿),僅任職半年多(百度圖片里,他僅有兩張照片),因工作變動辭去總經理職務,轉而擔任公司董事。
重慶啤酒分管財務工作的原副總經理陳松,接任總經理職務。公告稱,在加入重慶啤酒之前,陳松在科蒂公司和亨氏公司工作期間,在企業并購及整合、ERP系統再造、財務團隊的建設、協助業務團隊實現公司業績等方面表現突出。
值得關注的是,趙澤凱辭去重慶啤酒總經理之前,也僅僅在職17個月。另據公告,重慶啤酒董事Stephen Patrick Maher(中文名:馬儒超)因工作原因辭去本公司董事職務。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此分析稱,“業績不好是造成上市公司高管頻繁離職的主要原因,重慶啤酒這幾年經營業績不是很理想,加上產品線和物流半徑方面制約,嘉士伯控股后整合效果不是很理想。”
2013年12月5日,嘉士伯斥資29億元要約收購重慶啤酒30.29%股份,加上此前嘉士伯香港及其關聯方嘉士伯共持有重慶啤酒29.71%的股份,嘉士伯在重慶啤酒的股份占比達到60%,居于絕對控股地位。
2013年,重慶啤酒營收33.87億元,同比增長7.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9億元,同比下滑0.19%。2014年公司營收31.69億元,同比下滑6.4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343.52萬元,同比下降53.74%。
對于重慶啤酒頻繁換帥,啤酒業資深專家方剛此前曾認為,主要原因還是業績問題,業績指標與嘉士伯的目標不匹配。而這種觀點也在嘉士伯亞太區企業事務副總裁方軍濤那里得到印證,他也曾向媒體稱,對重慶啤酒的業績很失望。
朱丹蓬認為,重慶啤酒原來固守西南地區,但沒有實現太大增長,于是開始逐漸對外擴張,但是由于嘉士伯主要以西部為核心,外擴受制于物流成本壓力,付出的代價顯得太大。
目前嘉士伯在中國區仍是以利潤為導向,包括砍掉了重慶啤酒的一部分低端、利潤率低、銷量大的品牌,同時開始發力中高端產品。“如果公司業績出現下滑,就不符合目前嘉士伯對重啤制定的戰略方向。”一位啤酒業研究人士這樣看。
2014年1-12月份,中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4921.85萬噸,同比下降0.96%。這是中國啤酒行業20多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經過瘋狂并購實現規模增長后,如今回歸到渠道深耕、產品結構轉型升級以及互聯網+時代,處于整合困境中的重慶啤酒能否重新振作,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