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啤酒生產商華潤啤酒公布2016年業績,年報顯示,華潤啤酒扭虧為盈。由于2014年出售的非啤酒業務虧損不再入賬,公司去年凈賺6.2億元。
公司營業額為286.94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啤酒銷量增長貢獻了0.3%,平均銷售價格則增長2.3%,這顯示了公司一直念叨的“高端化”策略有一定成效,年報也解釋這主要是因為整體中高端啤酒銷量保持增長。受惠于部分原材料成本下降,華潤啤酒去年的毛利率提高了2.6個百分點。
扭虧為盈靠定位中高端+優質分銷商
華潤雪花將去年逆勢增長的原因歸功于因地制宜的銷售策略、與分銷商間良好的關系,以及通過加強品牌推廣擴大市場覆蓋率。同時,華潤公司持續推行優化產品組合,使中高檔啤酒銷量保持增長,推動區域內產能和資產整合,以提升中長期盈利能力。
2016年啤酒行業整體并沒有明顯改善。2016年上半年,中國啤酒行業同比下滑4.3%。自2014年出現近20年首次下降,中國啤酒行業已經出現了連續3年下滑。
相比前幾年的繁榮,啤酒行業已經走過行業頂點,行業周期開始逐步向下。市場容量下降的同時,進口啤酒以及果味預調酒等新式低酒精飲品強勢崛起,對傳統的啤酒行業帶來了不小挑戰。
華潤啤酒已經把中高端啤酒作為未來增長的動力。華潤認為,盡管未來啤酒行業的銷量可能會有所波動,但與其他成熟國家相比,隨著中長期消費逐步升級,華潤雪花中高檔啤酒銷量將有進一步增長空間。
早在2013年,華潤雪花啤酒就打入中高端市場,推出“雪花臉譜”。目前旗下產品包括臉譜、晶尊、純生、勇闖天涯、精制五大系列。
華潤50億不敵朝日啤酒
不久前,華潤啤酒與朝日啤酒之間“爆發”了一場競購戰,競購對象是東歐國家的5個啤酒品牌,而它們之前屬于百威英博。其中有一個品牌占據捷克市場份額的40%,而捷克是全世界飲用啤酒最多的國家,還有一個品牌來自波蘭,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啤酒品牌之一,歷史可以追溯到1629年,這五個品牌中有四個都占據本國市場的絕對優勢地位,還有一個的市場占有率排在第二。
為了拿下這組目標,華潤啤酒出價超過50億歐元,但還是在最終競標中輸給了朝日啤酒,朝日啤酒的最終出價為73億歐元。
這場遠在東歐的巨頭混戰,與中國市場有何關聯呢?
華潤啤酒方面,在多年把持國內市場份額老大之后,其似乎把發展眼光投向了國外,嘗試在全球范圍進行并購布局。盡管首戰失利,但如果下一次并購成功,華潤啤酒除了得到當地市場的優勢地位,也有很大可能將國外啤酒品牌引入國內市場,來支撐自己的高端化發展,從而構建一個更加完整、更具層次的品牌體系。
早些時候,華潤啤酒首席執行官侯孝海對媒體坦言,中國啤酒企業多是通過并購發展起來,并且形成規;藴驶漠a品結構,“但現在消費者需要更有特色、口味更豐富的啤酒產品,這使得很多靠并購得來的工廠變成了劣勢。”侯孝海的這番表態,似乎進一步印證了華潤啤酒引入進口啤酒產品的戰略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