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在查閱百潤股份財報時發現,百潤股份2017年年度營收11.72億元;凈利潤1.83億元,同比上升224.23%。其中營業收入最高的華東區域和華南區域分別為4.66億元、3.37億元。此外預調雞尾酒板塊主營業務收入為10.29億元,同比增長26.56%,占營收比重87.81%。
據了解,預調雞尾酒板塊主要是銳澳品牌產品,由百潤股份2015年6月收購并100%持股的巴克斯酒業負責生產和銷售。值得關注的是,巴克斯酒業2017年凈利潤為1.25億元,較承諾的7.06億元少了5.81億元,僅完成業績承諾的17.69%。
無獨有偶,巴克斯酒業業績承諾未達標也并非頭一回。百潤股份在收購巴克斯時承諾的巴克斯酒業2014年至2017年凈利潤分別為2.22億元、3.83億元、5.44億元和7.06億元。但僅在2014年和2015年滿足了業績承諾目標,2016年巴克斯酒業陷入虧損狀態,虧損金額達1.87億元。業內人士表示,2017年是巴克斯酒業業績承諾的最后一年,在業績承諾期結束后,如果發生虧損也不會再有補償。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2000年初中國市場就出現了預調雞尾酒,2014年前后,銳澳和冰銳開展的營銷大戰,讓預調雞尾酒這個細分品類在中國市場大火了一把。2014年至2016年,預調雞尾酒的廣告鋪天蓋地,邀請各類明星代言、植入熱播劇以及冠名真人秀等。進行瘋狂營銷的背后,也是巨額資金的投入。2014年至2016年百潤股份在廣告投入上分別為1.89億元、3.30億元、2.47億元。
在巨大廣告營銷費投入之后,銳澳的銷量也出現井噴。2014年,銳澳實現營收9.87億元,反超背靠百年企業百加得的冰銳,占據預調雞尾酒市場的老大地位。2015年銷售額更是達到了22.13億元。業內普遍認為這歸功為銳澳的大手筆營銷。但是從2015年第三季度開始,預調雞尾酒市場遇冷,百潤股份業績大幅縮水。2015年百潤股份扣非凈利潤虧損8839.37萬元,2016年銳澳雞尾酒銷售跌至8.13億元,百潤股份營收9.25億元,同比下降60%,凈利潤虧損1.47億元。
盡管目前預調雞尾酒市場仍是銳澳一家獨大,但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隨著預調雞尾酒市場的回溫,茅臺、瀘州老窖等老牌白酒企業也紛紛布局預調雞尾酒市場:茅臺推出的悠蜜;瀘州老窖成立百調酒業有限公司,主營預調酒業務;洋酒品牌杰克丹尼也推出威士忌預調酒等。
業內人士表示,近來年銳澳為維持業績增長,對產品體系重新進行了梳理、強化銷售渠道以及擴建烈酒基地等。但百潤股份是以香精香料起家,與茅臺、瀘州老窖等企業相比,缺少品牌的積淀以及完善的銷售渠道。目前銳澳銷量回升,一定程度是上在消耗品牌前幾年打造的知名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報記者還注意到,百潤股份2017年的銷售費為4.37億元,上年同期為7.41億元,同減少了41.03%。對此,百潤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積極采用費效比更好的傳播形式對目標消費者進行精準宣傳和推廣,同時還表示,未來也將保持積極的廣告宣傳和市場推廣投入。
就此,北京商報記者向百潤股份發去采訪提綱,截止發稿前,并未收到企業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