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自古有“東不入皖,西不入川”的行話,一句話道出了徽酒競爭的激烈,也道出了安徽白酒在全國的地位。其中上市酒企就有古井貢酒、口子窖、迎駕貢酒、金種子酒等4家,2016年在省內的市場份額約為15.36%(按總營收60%估算)、9.83%、8.03%和6.77%,合計39.97%。
古井貢酒是中國老八大名酒之一,在2017年華樽杯中國酒類品牌價值榜中,古井貢酒品牌價值638.5億元,位列全國酒類品牌第9名,白酒品牌第5名,安徽酒類第1名。古井貢酒于96年6月發行B股6000萬股,96年8月A股上市。2016年營收60.17億,是省內第2名迎駕貢酒30.38億的2倍。
一、產品定位與營銷特征
古井貢酒作為區域性品牌,目前銷售仍以安徽省內為主,預計在60%左右,2016年收購湖北名酒黃鶴樓,擬進一步開拓湖北、河南等全國市場。古井貢酒的主打產品為古井貢酒年份原漿系列,占營收總額的70%左右,定位中高端檔位(100-300元),為安徽省該檔位銷售的第一名,主要競爭對手是洋河天之藍、海之藍,口子窖年份酒系列。其營銷堅持“小區域、高占有”策略,即所謂的三通工程——路路通、店店通、人人通,追求產品陳列面最大化、終端推薦率最大化,消費自點率最大化。古井貢酒打造超級大單品、做精做細渠道的營銷策略,是其這些年快速做大做強的主要競爭力。
二、營收增長與盈利能力
1、營收增長。古井貢酒近5年的營收增長非常值得肯定,2016年比2011年的5年合計增幅為81.9%,茅臺、五糧液、洋河、老窖分別為111.2%、20.6%、-1.5%、34.9%。2013、2014年是白酒行業最困難的兩年,古井貢酒的營收增幅也下降了,但仍保持正增長,該業績僅次于茅臺。同期,瀘州老窖和五糧液的營收均出現大幅下滑,洋河下滑較小。但與洋河一樣,沒有大的回調就沒有大的增長,2015-2017年,古井貢酒與洋河的營收增幅都落后于其他幾家白酒企業。這樣的現象說明一點,兩個公司都對渠道的把控力很強,2013、2014年銷售不好的時候,渠道在壓貨,2015年起情況好轉,但渠道里的庫存還得慢慢消化。洋河2017年營銷工作會議提到一點——“社會庫存基本解決”,說明洋河用了3年時間延緩了2013、2014年的波動。雖然2017年營收和凈利增幅沒有其他企業搶眼,但我相信2018年才是洋河、古井貢酒真正的業績反轉年。
2、資產結構。古井貢酒還有一點值得肯定,那就是總資產周轉率非常高,2016年為68.88%,而之前年份均在70%以上。這一點與瀘州老窖有點相似,瀘州老窖的2016年總資產收益率也達到了60.73%,其余幾家則都在50%以下。通過比對發現兩家企業的總資產都相對較小,尤其是貨幣資金(金融資產),瀘州老窖是因為高分紅,而古井貢酒是因為營業收入的快速增長,拉動了總資產的快速周轉,增加營運資金的占用。兩家企業的賬面存貨都較低,說明儲存的老酒體量不大,應該跟“低價跑量”的產品定位有一定關系。
3、盈利情況。自2012年從上年的31.65%跌至23.8%以后,這幾年古井貢酒的凈資產收益率都保持在15-18%之間,雖然平穩但談不上優秀。與五糧液、瀘州老窖比較接近,與洋河、貴州茅臺還有較大差距。古井貢酒的凈資產收益率主要受制于較低的營收凈利率,近4年均只有13%多,而其他四家酒企中,最低的瀘州老窖仍有23%。再剖解其營收凈利率,發現其實古井貢酒的毛利率還可以,2016年的稅前毛利率有74.68%,只是略低于五糧液,比洋河、瀘州老窖都高,稅后毛利率也有58.8%,比瀘州老窖的52.4%還是高出不少。然而這樣的毛利率主要是通過高的營銷費用換來的,2016年古井貢酒的銷售管理費用占營收的比例為42.15%,而其他酒企都在30%以下。從消費者角度看,買古井貢酒是很不劃算的,因為高酒價中大部分是廣告費或者渠道費。從企業經營角度看,古井貢酒這些年的高營銷投入還是很有效果的,雖然總體盈利能力不算高,但品牌價值得以提升,在“強者恒強弱者越弱”的競爭環境下,能擺脫中小酒企的困境,躋身白酒行業前5,已是非常難得的。
但正所謂“強敵遇上對手”,這幾年“東不如皖”的慣例已被打破,古井貢酒的區域競爭對手不再只是省內的三家酒企,來自鄰省的洋河也正用強大的渠道控制力、高效的品牌營銷力,用與古井貢酒非常相似的復制粘貼模式不斷擴張,不斷擠入安徽的次高端白酒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