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啤酒產量進入20多年來首次負增長,國際巨頭百威英博也難免于幸,該公司2014財年業績顯示,在中國市場,全年產量714.12萬噸,僅增長1.6%,較2013財年增長8.9%,已出現明顯下滑。
“漲了24年了,偶爾出現一些負增長也是情理之中的。”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 何勇就2014年國內啤酒行業產量下降對記者分析,就像股市一樣,也會有低潮,增長還是會有的。目前啤酒行業的產量已經很大,容量達到了飽和狀態,未來容量還會增長,但相對而言一定是稍微緩慢的。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內,行業會呈現波段上行的趨勢。
近20年首遇負增長
百威英博2014年財報顯示,全年銷售收入470.63億美元,增長5.9%,利潤88.65億美元,增長11.7%,產量增長0.6%。其中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為38.73億元,同比增長11.6%,但產量卻只增長了1.6%,但在2013年,這個增長率曾達到8.9%。
百威英博在財報中表示,公司在產量中的表現已優于行業,“預計中國國內產量在2014年大概下跌4%。”但其預測,2015年中國啤酒行業的產量會恢復增長。對于2015年的預期,百威英博稱在中國還會通過產品及包裝的創新拉動人均消費。
作為目前啤酒行業巨頭中首家披露年度業績的企業,百威英博的表現其實是與目前行業表現一致的。最新公布的行業數據顯示,2014年1-12月,中國啤酒行業累計產量4921.85萬千升,同比下降0.96%。其中,2014年下半年,連續6個月單月產量同比持續下滑。而這也是啤酒行業20多年來首次遭遇負增長。
“目前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達34.2升/年,已經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約33升/年,國內啤酒消費量正趨于飽和。”何勇表示,雖然說歐洲很多國家的人均啤酒消費量比我們國家高得多,但亞洲人的酒精耐受力和歐洲國家是沒法比的,所以不能簡單類比,目前中國啤酒行業才剛剛進入成熟期。他認為,雖然受到了低端白酒、雞尾酒、進口啤酒等品類的擠壓,但這只能算是造成負增長的一個因素,下滑的主要原因還是跟容量有關系。
啤酒專家方剛對記者表示,目前行業容量已經到了一個拐點,通過目前負增長數字可以看到,至少2015年上半年也是比較困難的,全年可能還會是負增長或者是很微小的增長。“要再恢復增長,首先要經濟向好。”
向高端要利潤
何勇向記者透露,今年國內五大啤酒企業的排名不會有變化,但行業集中度有所提高,五大啤酒企業的市場份額占比已從2013年的77.4%提高到超過80%,“這當中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企業并購,另一方面是自身產量增加。”百威英博的財報顯示,其市場份額從14.1%上升到16.8%左右,在去年,其就收購了包括江蘇大富豪在內的幾家啤酒企業。
不過,隨著行業集中度不斷地提高,啤酒行業過去以“跑馬圈地”來保證業績增長的方法已經一去不返了。方剛認為,未來幾家巨頭的市場份額還會不斷上漲,但通過收購達到業績增長的目的已經難以為繼,未來行業會出現分化,出現一些個性化,但規模不大的啤酒品牌。
無獨有偶,百威英博其實也在做類似的嘗試,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其在英國、法國和比利時推出了高端的朗姆酒口味啤酒,在阿根廷推出了麥芽口味的雞尾酒等創新品種,在中國,百威英博也推出了限量版啤酒,主要面對超高端渠道,此外鋁制瓶啤酒也是其在中國市場推出的一個包裝創新的品類。記者了解到,包括青島啤酒也推出了鋁制瓶啤酒,“這種包裝的啤酒比較時尚,根據不同的節日推出不同的主題,目前市場表現較好,而且售價也較高。”一位啤酒企業的高管對本報記者坦言。以青島啤酒羊年版鋁制啤酒為例,一瓶473ml的價格近30元。
消費量趨于飽和才是啤酒行業進入成熟的標志。“市場自會有它應對下滑的方法。”何勇對記者表示,“當消費量開始趨于穩定,消費者從對量的追求滿足后,自然就會加大對質的追求,目前國內啤酒由于競爭過度,平均水平還是比較低,未來向中高端發展是趨勢之一。”
實時資訊,酒業商機,盡在佳釀網微信公賬號(jianiang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