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大潮中脫穎而出的國臺酒業,20多年來,從小到大,歷經行業調整初心不改,乘勢醬香熱,成就國臺火,快速進入百億陣營。剛剛過去的 2021 年,國臺取得了含稅銷售額過百億、品牌價值超千億的成績。
步入2022年,國臺提出要“打造中國新名酒”,向名酒學習、向榜樣看齊,用十年時間,建立中國新名酒內涵體系,再用二十年時間,到國臺五十年時,進入中國名酒行列。穩字當頭,堅持穩中求進,行穩致遠,追求高質量發展。理性的國臺加上新名酒打造宏偉戰略,再次激發行業對國臺的無限想象。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酒廠,到實現百億跨越,國臺用了20多年。
這是怎樣的20年?
回望1999
時間回到1999年,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份:處在新世紀之交的人們,在興奮、期待與些許迷茫中準備迎接新千年的到來。
正如《南方周末》在其新年獻詞中寫道:“每個人都懷著自己的希望,每個人都握緊自己的心事。”
這一年,世界上發生了很多大事。中國酒行業亦然:
老四大名酒中的茅臺和西鳳均在這一年進行改制,成立了自己的股份公司;
瀘州老窖首次推出國窖1573,拉開了中國白酒由名酒轉向高端酒的序幕;
水井街酒坊遺址被發現,轟動酒行業;
伊力特成功上市,成為白酒行業較早上市的企業之一……
同樣是在這一年,此前“秦池標王事件”和“山西假酒案”余波未平,“新型白酒事件”引發的風波又起。行業承載著巨大的輿論壓力,也面臨著政策調整的諸多不確定因素。
總體上看,1999年前后的酒業形勢很不景氣,加之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即便是名酒企業,也有相當一部分經營艱難,困于低檔產品、低端競爭的泥沼中,前路迷茫。
在如此氛圍下,天士力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號召和貴州省特別是仁懷市招商引資的邀請,到茅臺鎮投資建廠。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從未涉足過白酒的天士力,此時進入茅臺鎮花重金投資醬香酒,無異于一場賭博。
因為無論從何種角度看,當時的貴州茅臺鎮與醬香酒,都不是時代大戲的主角。
躬身入局
相關資料顯示,1999年,全國白酒生產總量約為502.26萬噸,傳統產酒大省魯、川、豫、皖穩居全國酒類省份的前四位,四省白酒總產量占全國白酒總產量的44.06%,且發展勢頭強勁。
而黔酒除了茅臺之外,整體存在感較弱。
當年,五糧液銷售收入已達33億元,并在全國一些報刊紛紛登載其品牌戰略論文的策劃,一陣白酒品牌戰略研討的旋風隨之刮起。也是這時候,中國白酒香型悄然由汾酒引領的“清香時代”逐步開始向五糧液引領的“濃香時代”過渡。
而對于醬酒來說,第一輪風口還沒有絲毫跡象,更別提當下的這一波熱潮還要再等十五年。
面對如此環境,天士力依然選擇躬身入局。原因既有西部大開發及貴州省委、省政府積極招商引資的大背景,也有天士力創始人、如今的國臺酒業董事長閆希軍等企業高層對醬香型白酒發展看好的長遠眼光。
“近20年前,天士力投資酒業的時候,著眼于白酒的道地性、歷史性和人文性,從全國各地的白酒產地和白酒香型中,最后選擇醬香型白酒,落地到茅臺鎮。”閆希軍曾如此解釋投資初衷。
事實證明,這一眼光堪稱遠見。僅從此后不斷有“資本外來戶”聞香入駐茅臺鎮的現象可瞥一角。
曾有分析指出,如果把小酒坊和貼牌企業算在內,2012年貴州酒企數量當在1200多家,而這些酒企中至少有一半為外來投資。
2014-2015年,行業深度調整重創白酒行業,然而貴州茅臺抗風險能力凸顯,加上自身的“行業標桿”的光環,讓不少人再次看到了醬酒的巨大空間,茅臺鎮的“外來戶”再次迎來一個小高潮。而作為“外來戶”們的先行者,天士力早在15年前就完成了他們想要做的事情。
一般而言,“外來戶”身份復雜,但他們大部分目的卻比較單一,即“賺快錢”。但是,國臺似乎從一開始就做好了長期主義的準備。
實際上,這個“長期”也不長——僅用了20年,就回應了當初所有旁觀者們的擔憂。
篳路藍縷
世界知名制藥企業德國默克集團創始人弗雷德里奇·杰考伯·默克曾經說過:“制藥的根本目的是治病救人而不是追逐利潤,當公司做到了治病救人后,利益會隨之而至。只要我們記住治病救人的原則,永遠不用擔心會沒有利潤。”
作為醫藥出身的閆希軍十分清楚這一樸素的道理。他在酒業的經營方式上,也遵循了“博觀約取厚積薄發”的理念。
在1999年至2007年八年時間里,國臺聚焦于尋源立本,一直潛心學習茅臺,“專注釀酒、存酒,但不賣酒”。即使是在2004年前后,白酒行業新“黃金十年”開啟,國臺依然沒有大動作。行業人士認為,這為后來國臺品牌和銷售的爆發式增長奠定了基礎。
直到2008年,國臺開始發力。當年,四川提出打造瀘州、遵義、宜賓“中國白酒金三角”。好風憑借力,國臺也正式出道。在其后四年的時間里,國臺確立了“貴州國臺酒·醬香新領袖”的品牌定位,銷售、品牌開始爆發式增長。2011年利稅3個億,2012年利稅6個億——初步奠定產區、品類、行業地位及高端消費者認知,“國臺現象”引發行業關注。
到2013—2015年,外部行業深度調整期,國臺審時度勢,硬軟件兩手抓,以二次創業的精神,加大酒莊投入,系統推進智能釀造創新。
也是在2015年,隨著茅臺的帶動效應,醬酒熱潮開始逐漸顯現。從2016年起,國臺緊抓機會,提質量、擴產能、拓市場、細網絡、強品牌、夯基礎……多措并舉,全面布局。
2017—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73億元、11.76億元、18.88億元,復合增長率為82.21%;凈利潤分別為4744.74萬元、2.40億元和4.11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94.14%,增長幅度可觀。
而在醬酒成為熱門品類之后,茅臺之后誰能成為“醬酒第二股”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盡管國臺IPO目前未實現,但其仍然是最有實力沖刺“醬酒第二股”的種子選手。
沖刺之王
在醬酒入局者的賽道上,國臺顯然是長跑者,其先后經歷了白酒行業的低谷期—黃金期—調整期,如今正處在高速發展期。
20年間,有些企業經歷了先輝煌后衰敗,有些經歷了先失敗后崛起,有些甚至消失在歷史中。而國臺,始終穩步慢跑,經歷“大風大浪”之后,如今諸多榮耀加身。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慢跑中,國臺成為酒業百億賽道上前所未有的沖刺王。
這恰恰反映了酒行業的“第一定律”:專注和持續,才能產生最快速度;在正確的道路上持續前行,不走彎路,就是最快速度。
什么是正確道路?核心始終是堅守品質。
歷經20多年精心打造,國臺酒業集團已成為政府授牌、行業認可、社會公認的茅臺鎮第二大釀酒企業。品牌價值位列貴州白酒第三、進入中國白酒前十強。坐擁國臺酒業、國臺酒莊、國臺懷酒、國臺茅源四個生產基地。
國臺是少見的將對品質的信仰落到實處的企業,并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年度四大品質關鍵行動”:一是每年3·15舉辦以品質誠信為主題的真實年份酒趨勢論壇,二是每年6月6日舉辦致敬河南麥農活動,三是每年9月9日舉辦致敬貴州粱農活動,四是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即重陽節舉辦生產質量誓師大會。
這是國臺品質之面,其優秀品質的里子,是以“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的理念,開展從頂層設計到智能釀造的創新實踐。
從2011年國臺啟動智能化進程,歷經十年,國臺不僅實現了智能釀造的創新升級,從過去的1.0不斷迭代升級,邁進4.0數字化、智能化階段,同時市場營銷快速發展,基本構建了覆蓋全國的市場網絡,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是藥品的根本屬性,國臺堅持“打造現代健康白酒,創新現代飲酒文化”的經營發展理念,用制藥的理念、技術和標準,打造一瓶來自中國醬酒核心產區茅臺鎮的正宗大曲醬香酒。
國臺也將制藥產業中科技力量和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強化到了企業的生產線?萍挤矫妫瑖_除具備質檢部、質保部等質量保障部門外,更是設立了省級技術中心,鉆研制酒工藝,確保質量。而創新更是貫穿國臺酒業發展,近幾年更是從核心商業模式升級、文化賦能、營銷創新,又走到了數字化創新。
硬件升級之外,國臺還形成了自己豐富的文化定位。“三級九等”飲酒境界以及“四好一通”酒文化論,成為醬酒文化的一種創新表達。多年來,眾多資本大鱷進入酒業、進入醬酒,舍得真金白銀地投入,但像國臺這樣,對酒文化有如此之深的思考,為自己鑄造一個精神與文化的內核,如是者可謂罕見。而通過這些文化上的傳承和創新,國臺品牌被賦予了更多內涵,品牌也越來越豐滿。
所有這些,對國臺下一階段新的開始,積蓄著力量。
從1999年投資建廠,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國臺已發展成為公認的茅臺鎮第二大醬酒釀造企業,產能逾萬噸,銷售破百億,品牌價值超千億,智能化釀造邁入新階段……
無論如何,20多年,國臺已是績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