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也呼應了啤酒企業態度的轉變。以2014年6-7月間舉行的巴西世界杯為例,該年前三季度國內啤酒業銷量增速降至3%,在7月世界杯結束后的8-9月,行業銷量甚至出現15%的下滑。而根據燕京啤酒2014年公布的三季報,共計銷售啤酒164萬噸,同比下降16.16%;青島啤酒在跨越世界杯比賽的2014年三季度銷量甚至同比下降3.73%,為284萬噸。
餐飲渠道將成主戰場
有觀點指出,成本上的考量也是世界杯營銷在商超渠道遇冷的主要原因。商超渠道所銷售的啤酒產品,尤其是中低端產品利潤較低,因此出現了2017-2018年多家啤酒生產企業上調啤酒產品價格的動作。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國產啤酒正逐步放棄以低價走量求市場規模的階段,轉而尋求更穩定、更有利潤的營銷方式。
與商超渠道相對應,客單價較高的餐飲渠道進行啤酒促銷則為銷售商遺留了充足的利潤空間,餐飲渠道的世界杯營銷走俏便不難理解。朱丹蓬表示,餐飲渠道愈發成為啤酒產品甚至是酒類產品針對世界杯營銷的主戰場,關鍵在于在這一渠道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敏感度較低,并且追求的是這類場所所具備的世界杯觀賽氛圍。這意味著,場景消費為啤酒產品帶來的溢價已遠超傳統的商超渠道。
事實上,餐飲渠道也越來越成為各大啤酒企業的主要銷售渠道,根據青島啤酒2017年年報中透露的數據顯示,青島啤酒產品銷售通過經銷商以批發代理模式實現,餐飲等即飲市場為主要銷售渠道占據企業銷售比重超過50%,高于商超等非即飲渠道;而海通證券研究所調查的數據也顯示,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年,中國的啤酒消費額有60%是在餐館、酒吧等即飲渠道完成。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多家啤酒企業也在年報中提及要加大在餐飲、電商等渠道的營銷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