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都說山東人酒量大,在人們的印象里,山東人應該是很能喝酒的。但是具體的酒量水平屬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山東人愛喝,肯喝,喜歡喝,但這跟酒量沒多大關系。所以,既是山東喝酒全國第一,作為山東老鄉你也不必懷疑自己有沒有拖后腿。山東人能喝酒、愛喝酒,有著特定的原因。
一方面,作為中國白酒行業生產、銷售大省之一的山東,歷來是中國白酒行業大戶,年白酒消費量常年穩居第一,山東的縣域經濟發達,幾乎每個縣都有酒廠,高峰時估算有200—300家白酒企業;另一方面,山東是孔孟之鄉、最講究禮儀和規矩,而喝酒又偏偏是最重儀式感的,酒桌座次、敬酒次序等等,所以山東17個地市的喝酒規矩都是各有千秋,與眾不同。
“酒窩子”名不虛傳,川、渝、皖酒業大貢獻……
四川、河南、安徽在2016年的人口增長也查過了50萬人,最為中西部人口大省的它們,同時也是中國白酒行業頗具能量的白酒大省。川酒、豫酒、徽酒各自陣營中,名酒品牌眾多。單看第五屆全國17大名酒,屬于這三大省份的品牌就有9個,每個都是行業響當當的的,“酒窩子”的稱號更是名不虛傳。
在白酒行業中,還有著“西不入川、東不入皖”的酒業營銷金句,這背后更是對川酒軍團和徽酒軍團的最高評價。
對于四川白酒市場來說,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水井坊、沱牌舍得等強實力品牌眾多,而且酒質過硬、當地市場基礎牢靠,面對高手如林的川酒市場,外來白酒很難找到有效的市場機會點。同樣,安徽憑借強大的營銷壁壘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古井貢酒、口子窖為代表的徽酒軍團更有著超強的營銷戰斗力,它們的渠道策略和市場打法,讓外來者在當地很難占大便宜。
據了解,2016年河南省經濟總量超4萬億,位居全國第五,同時河南又是全國公認的人口大省。在酒水市場的特點上,河南市場與四川、安徽有著截然相反的表現。
據初步統計,河南整體的白酒市場容量在300億以上,市場極具開放性和包容性,除河南地產酒“六朵金花”之外,河南還是茅臺、五糧液、劍南春、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酒、汾酒等眾多名酒的第一大市場,而且也是眾多外來子品牌競相爭奪的核心市場。此外,河南人的飲酒風俗也是頗具特色,倒酒、端酒、勸酒、魚頭酒……很多時候,敬酒的“熱情”都讓人“膽戰心驚”。
東三省人口低出生,消費升級后勁在哪兒?
數據顯示,2016年東三省常住人口都出現了負增長,吉林、黑龍江分別減少20.29萬和12.18萬,遼寧減少了4.6萬。此外,東三省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也處于較低水平。這不禁讓人好奇,東三省為什么會呈現相反的人口變化?對于酒水市場又有哪些影響?
我們發現,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和人口自然流動,是導致人口變動的兩大核心要素。
近年來,由于東北當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批的技術工人和高校畢業生選擇到東北以外,尋找更對的工作機會。還有部分退休老人由于氣候原因,選擇到南方居住,但是人口的流動在正常范圍內。
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長期以來東北地區保持了較高的城鎮化水平,人們的生育意愿相對較低,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人口的低出生率,而且人口出生數不足以彌補人口的對外流動,也造成了人口的負增長出現。
針對這一人口情況,我們最需要尋找,東北酒市在未來要實現消費升級的后續動力在哪里?
當前,東北的酒水市場相對封閉,多以地產酒為主,而且更多是占據低端市場。而且除老村長、龍江家園、小村外等知名品牌外,多數中小型酒廠缺乏足夠的品牌力和競爭力,此外存在營銷模式落后、品牌形象偏低、管理模式粗放等問題。因此,面對外來品牌的挑戰,地產酒承壓明顯。
不過,東北人豪爽、能喝是全國人民公認的,而且由于地理位置、冬季寒冷等自然原因,白酒在東北有著天然的消費優勢,所以東北白酒市場還有很大的消費潛力可以挖掘。
面對人口壓力、低端酒占據統治地位的東北酒市,白酒企業要想有更多營銷突破和市場份額,必須要下大力進行深度市場營銷。只有經過長期的消費者培育、核心意見領袖的帶動,進一步強化酒水消費的持續力,同時在產品個性化定制、品牌力提升上面,加速全國化布局,探索出一條最具特色的營銷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