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成本,大概可以叫做勞作成本。
液態釀酒,相對簡單:蒸酒-除雜-復蒸-增香……更有一些酒廠直接購買食用酒精,進一步簡化了造酒步驟。這中間的硬件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是相對較少的。
固態釀酒,生產工藝那是真的復雜啊,只能簡單說一說:原料處理-泡糧-初蒸-悶水-復蒸-攤涼-下曲培菌-發酵-蒸餾……每個酒廠釀造規程不同,多次回沙、反復蒸餾的酒廠多了去了。這中間的硬件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可想而知,非常得高。
第三個成本——時間成本。真正貴的酒成本就在這里了。
這個時間成本與勞作中的時間成本不同。好酒是需要陳釀的,剛生產出來的新酒,有辛辣味,不柔和,只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存貯,讓其自然老熟,使酒體綿軟適口,醇厚香濃,口味協調。
陳釀的方法一般是把生產出來的新酒放在陶、瓷等具有輕微透氣性的容器內,隨自然界溫度、濕度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是人工的調整。
時間本身的消耗就是一項非常高的硬成本,茅臺酒每年只能生產一季;每年產出的酒要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兌,勾兌后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廠,其中加上投料、發酵、烤酒的時間,酒齡至少都在五年以上。
在時間的流逝中,酒還會揮發的。裝酒的器具本身需要成本不說,而且還有滲漏、破碎的風險。綜合起來看,成本高得嚇人。
其次,我們來說一說品牌,白酒的品牌到底值不值得我們買單。
白酒行業的品牌形成與許多行業的品牌形成并不同,比如服裝行業、電器行業,品牌大都在于商,而并不在于廠。白酒品牌卻恰恰相反。為什么?
1、白酒釀造及品牌形成需要獨特的地域環境
在白酒的釀造過程中,有五個要素尤為重要——水、土、氣、氣、生。
釀造好的白酒,一定需要一塊好的風水寶地,也就是今天白酒講的“產區”。我們常說:“離開茅臺鎮就產不出茅臺酒。”這句話是真的。
因為多年前茅臺收購習酒廠,就曾實驗能否復制茅臺,結果是:始終未見復制的茅臺,習酒卻依然以濃香著名。
2、不可復制的窖池
好酒一定是在好的窖池中釀造而成的,但窖池是需要“養”和“護”的。
一位行業內的資深技術專家說,濃香型白酒的窖池通常需要25年左右才能出好一點的酒,而醬香型白酒的窖池也非?量。如今好的、能夠使用的窖池已經越來越少了。
所以,濃香酒的年份是根據窖坑來算的,而醬香酒則是根據基酒存放時間來算。
除了上述幾點以外除了上述幾點以外,釀造工藝、出身血統、品牌背書也都會增加白酒的品牌價值。
3、珍貴釀造工藝
優質白酒除了外在環境因素外,精湛的釀造工藝也是關鍵。黃氏家酒運用茅臺鎮古老傳承的珍貴釀藝,端午制曲,重陽下沙,一年只有一個生產周期,鑄就優質佳品醬香酒。